[实用新型]内镜检查用麻醉喉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5987.1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9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卫民 |
主分类号: | A61M16/01 | 分类号: | A61M16/01;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4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查 麻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治疗用麻醉喉罩的结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内镜检查用麻醉喉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临床麻醉实施过程中,由于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病人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出现乏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问题。症状轻微时可给予氧气,严重时则必须进行正压人工通气。
麻醉时正压人工通气通常采用面罩通气、气管插管下正压通气等方法。喉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气道管理技术,将喉罩插入咽喉部,充气后在喉的周围形成一个密封圈以保护喉部和稳定喉罩自身相对于喉部的姿态,可以较好的实现病人自主呼吸,可进行正压通气。所以,喉罩是面罩通气和气管内插管通气的一种替代通气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现有喉罩简介:
1)第一代喉罩,即经典喉罩,为单管结构,其结构形式和应用实例参见附图7、8。经典喉罩由密封罩和通气管组成,密封罩呈椭圆形,用橡胶或塑料膜制成,周边隆起,注气后膨胀,罩在咽喉部可封闭气道,罩顶部连接通气管,可与呼吸机相接。喉罩已有多种变异形式,如可弯曲喉罩、双管喉罩、插管喉罩等。但这些喉罩都不适用于胃镜检查病人。这是因为,当将这些种类的喉罩插入咽喉后,由于它阻挡了经口置入内镜的通路,内镜根本无法进入胃内,所以无法进行胃及其它上消化道的检查和治疗。
气管插管喉罩通气道(intubating laryngeal mask airway,Intubating LMA,ILMA or Fastrach-laryngeal mask airway,Fastrach-LMA),属于一种专门为气管插管而设计的装置;
2)第二代喉罩,即双管喉罩,亦即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又称双管型喉罩通气道,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roSeal-LMA,PLMA)增加了一个可以下胃管的细管(仅用于抽取胃液,不能用于下胃镜,此前并无借助于喉罩的附带结构下胃镜的相关产品,也无此应用)。图略。
3)第三代产品(Supreme LMA),也是双管,做工更为精细。
在临床应用实践中,使用传统的喉罩供呼吸机使用时,是不能同时进行下胃镜操作的,而下胃镜的传统做法是在患者麻醉后使用牙垫进行保护。
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内镜检查和麻醉喉罩相结合的产品结构设计方案和应用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内镜检查用麻醉喉罩。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内镜检查和麻醉喉罩结合在一起的内镜检查用麻醉喉罩,其基本构成如下:通气管2、通气管接头3、充气导管4、密封罩气囊5、格栅连通口6;其中:密封罩气囊5的构成如下:环形的可充气气囊体、覆盖整个环形可充气气囊体空腔的背侧且其边缘与可充气气囊体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密封膜;密封罩气囊5的内腔连通着充气用的充气导管4;密封罩气囊5中的密封膜的朝向喉面一侧设置有格栅连通口6,通气管2固定在密封罩气囊5背侧的密封膜上,且通气管2连通着密封罩气囊5的内腔空间;用于将通气管2连接呼吸机的通气管接头3布置在远离密封罩气囊5通气管2端部;其关键的创新点是:
内镜检查用麻醉喉罩中还设置有用于通过其内腔为使用者放入胃镜的内镜通路管1,内镜通路管1具体是内径(内壁直径)为12-16mm的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镜检查用麻醉喉罩,还要求保护下述内容:
内镜通路管1具体是内径为12-16mm,壁厚为1-2mm的塑料管。
在通气管接头3和密封罩气囊5内腔之间的通气管2部分贴附于内镜通路管1上布置,通气管2的气流通道横截面积为50~80mm2,其应以能匹配呼吸机关于气体传输通道大小的要求为宜。
在通气管接头3和密封罩气囊5内腔之间的通气管2具体满足下述要求:
通气管2具体分为两个半管,分别固定在内镜通路管1的两侧且与内镜通路管1构成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为了保证能够一边人工通气,一边也能进行胃镜检查,本实用新型所述喉罩在原有通气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能通过内镜的粗管,其内径应大于现有多数内镜的外径。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径12-16mm的塑料管且设计为保证内镜通路管1通畅,将通气管2设在该管的两侧。
本喉罩解决主要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是:增设一个较粗的通畅的内镜通路管1,其内径为12-16mm,壁厚1-2mm,长大约250mm。通气管2位于内镜通路管1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卫民,未经陈卫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5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