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丝上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5386.0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6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郑振官;左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鑫东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96 | 分类号: | D01D5/09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50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丝 上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纺丝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涤纶粗旦丝生产中,为保证纺丝顺利进行,必须要用到一种油轮上油装置。现有的上油装置是在纺丝机附近设置一个储油槽,通过油剂输送泵抽至油轮位置,油轮油盘储蓄部分油剂,多余油剂由油盘溢流口回流至储油槽。
这种上油装置一方面必须设有备用泵,以防输送泵出现故障,油剂无法输送至油轮导致断油,造成批量性的断头;另一方面,在正常生产中,无法在线清洗储油槽,导致储油槽内新增的硬质粒子和腐败物无法清除,加快油剂腐败,影响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决了上油装置依赖输送泵提供输送动力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不可在线清洗储油槽的不足的纺丝上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剂储槽1、供油管路2、回油管路3、储油槽4、循环泵5、低位油轮6,所述油剂储槽1和低位油轮6分别设于纺丝上油区7内,且所述油剂储槽1与低位油轮6之间通过供油管路2相连通,所述油剂储槽1内的高位油剂液面与低位油轮6内的低位油剂液面的产生的静压完成油剂输送;所述储油槽4与低位油轮6之间通过回油管路3相连通;所述储油槽4与油剂储槽1之间通过循环泵5相连通;所述循环泵5为离心循环泵;所述储油槽4内设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解决了上油装置依赖输送泵提供输送动力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不可在线清洗储油槽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纺丝上油装置,包括油剂储槽1、供油管路2、回油管路3、储油槽4、循环泵5、低位油轮6,油剂储槽1和低位油轮6分别设于纺丝上油区7内,且油剂储槽1与低位油轮6之间通过供油管路2相连通,油剂储槽1内的高位油剂液面与低位油轮6内的低位油剂液面的产生的静压完成油剂输送;储油槽4与低位油轮6之间通过回油管路3相连通;储油槽4与油剂储槽1之间通过循环泵5相连通;循环泵5为离心循环泵;储油槽4内设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每一个油剂储槽1对应一个纺丝上油区7,一个纺丝上油区7包括若干台低位油轮6,低位油轮6用于纺丝的上油;纺丝油剂存储在油剂储槽1中,并不间断地通过由油剂储槽1的高位油剂液面与低位油轮6的产生的静压经过供油管路2向若干低位油轮6输送纺丝油剂,油轮油盘储蓄部分油剂,多余油剂通过回油管路3流至储油槽4,储油槽4中的油剂由循环泵5打回到油剂储槽1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油剂储槽1的高位油剂液面与低位油轮6的产生的静压完成油剂输送,无需油剂输送泵提供输送动力,经济实用,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储油槽4,不仅可以过滤油剂中硬质颗粒,而且储存一定量的油剂,实现了可在线清洗储油槽;这样保证了油剂常年的不腐败,还有效维护了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鑫东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鑫东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5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玻璃纤维坯布的组织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产单丝的侧吹风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