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4199.0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8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靖;李学拥;李跃军;蒋立;吕小星;李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张瑞琪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齿扣 合式 双向 皮肤 外牵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
背景技术
临床常见皮肤伤口因创缘张力过大,不能直接拉拢缝合的情况。以往需要采用植皮或者皮瓣转移的手术来修复,但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近年来皮肤外牵张技术被引入临床治疗这类难以直接缝合的伤口。原理是利用皮肤的松动性和可延展性,使用外牵张器将伤口两侧的皮缘向中心牵拉,逐步缩小伤口,最终缝合消除创面。
目前采用的牵张器为独立的一对相配合使用的齿条和扣,将齿条和扣分别垂直于伤口长轴缝合固定在两侧的皮肤上。根据伤口或者创面的大小,选用3到4个牵张器。但是,这样的牵张器存在的明显缺陷是受力点仅限于创口边缘的纵向几个点上,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以下弊端:1.易造成受力点皮肤撕裂,导致二次伤害,增加病人的痛苦;2.伤口两侧更多和更健康的皮肤未得到有效的动员。3.固定性不好,常需借助线绳等辅助装置加紧固定。4.用于牵拉的齿条的端部裸露在外,很容易被碰到,给患者造成再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牵张、固定性好、不会对患者造成再次伤害的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包括用于固定在人体伤口两侧的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相对侧均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片,两侧的固定片的位置对应、数量相等且均朝向伤口处,所述两侧的固定片之间通过牵拉固定件可拆卸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和固定片上均开有用于固定在皮肤上的缝合孔,牵拉固定件包括设置在一侧固定片前端的连接条和设置在另一侧固定片前端的卡合套,连接条和卡合套相配合卡合固定。
进一步地,该固定板和固定片为固定连接的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该固定板和固定片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该连接件为开设在固定板和固定片对应位置的缝合孔。
进一步地,该连接件为开设在固定板上的孔以及设置在固定片上的凸起柱,所述孔用于挂扣在凸起柱上。
进一步地,该连接条上设置有多个单向的斜齿,卡合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啮合齿,啮合齿用于与斜齿相配合,使得连接条只能朝向卡合套内运动。
进一步地,该连接条和卡合套均与相应侧的固定片的前端一体连接,或通过定位件和扣合件的配合分体连接。
进一步地,该固定板为弧形平面片,且固定在伤口两侧时,所述弧形弯向伤口所在的位置,所述固定板两端部形成一水平线b,固定板端部的外切线与轴b的夹角α的值为5°~30°。
进一步地,该连接条的长度为15cm~20cm。
进一步地,该连接条的前端部为梯形端部或尖端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具有如下优点:1.创缘在受力时,除纵向组织受力外,远处的横向组织也同时受力,增大了受力面,牵张效率明显提高。2.采用了卡合套,保证了连接条不会裸露在外,避免患者再次受到伤害。3.连接条上设置了多个斜齿,卡合套内壁上设置有啮合齿,保证了连接条只能插向一个方向,卡合的更牢固,不再需要借助于绑线等辅助工具。4在将连接条插入卡合套时,伤口两侧的部件均在受力,保证了两侧皮肤受力的一致性。5.有效动员了创缘受损皮肤以及创缘外侧更大范围的正常皮肤,使牵张效果好,愈合质量更高;6.连接条上设置有刻度,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精确地控制和调整创面的收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固定板和固定片通过缝合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固定板和固定片通过连接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的连接条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斜齿扣合式双向皮肤外牵张器的卡合套的剖面图。
其中1.固定板;2.固定片;3.连接条;3-1.斜齿;4.缝合孔;5.扣合件;6.刻度线;7.卡合套;7-1.啮合齿;8.凸起柱;9.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4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