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双推力油管旋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3787.2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1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和;徐元富;陈学虎;桑春;邓庭;于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彩阳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24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推力 油管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双推力油管旋转装置,尤其是一种采油气井口油管旋转装置,属于石油开采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旋转井口是油管以套管中心线进行旋转运动。通过油管旋转,以减少油管与抽油杆的局部磨损,从而提高油管的使用寿命,延长检泵周期;通常利用抽油机每一个下冲程压一次碰杆,碰杆带动棘轮装置旋转,进而带动井内油管旋转,在油井工作时油管自动旋转;亦有以管内压力增减作为动力,使旋转机构带动油管做自动旋转运动;虽然无需人工旋转、让油管整个圆周都参加与抽油杆的接触,使磨损部位分散到全部油管内表面,避免油管偏磨现象;但是由于抽油杆不停的上下往复抽插动作使油管不停的旋转反而加快了油管与抽油杆接触部份的整体磨损;
现有旋转井口都采用单侧单向推动油管,推力不平衡,造成旋转部份侧向磨擦、深井管柱推力不足,进而影响油井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液压双推力油管旋转装置设计,针对现有利用抽油杆下落或管内压力作为动力,使旋转机构带动油管做旋转运动,虽然防止了油管偏磨,但是由于抽油杆不停的上下往复抽插动作使油管不停的旋转反而增加了油管与抽油杆接触部份的整体磨损;现有旋转井口都采用单侧单向推动油管,推力不平衡,造成旋转部份侧向磨擦、深井管柱推力不足等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双推力油管旋转装置,包括外接液压机构、转换四通、旋转总成、采油树组成;旋转总成包括壳体、液动旋转装置及液动控制系统(见图1);液动旋转装置包括轴状旋转短节、齿轮、齿条;所述旋转总成的壳体是在圆柱体的中部两侧各去掉一部分构成两侧的部分平面,过中部两侧各去掉一部分的纵截面为“工”字形,并在此两侧部分平面上加工翼孔成为液压腔进口;齿轮固定在轴状旋转短节的中央,齿轮的上下平面均有推力球轴承,推力球轴承固定于外壳,齿轮的下平面与推力球轴承之间设有离合器轴承,两齿条分布在齿轮两侧 并与齿轮啮合,齿条加工在齿条轴上,一侧齿条设有运动的上死点,另一侧齿条设有运动的下死点;两侧翼孔经组装丝扣接头的接口分别连接在液压管路的接口上,一侧为正向进压,另一侧为反向进压;正向进压时,一侧齿条轴前进,另一侧齿条轴在进压一侧压力经液压腔通过液压管路异形通道进入另一侧液压腔在压力作用下后退,促使齿轮转动,在离合器轴承作用下带动旋转短节使其旋转;壳体上部设有连接螺栓螺纹孔,用来连接上部采油树;壳体下部设有连接螺栓螺纹孔用来连接转换四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能够满足油管防偏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防偏磨旋转井口的液压双推力油管旋转装置。1本实用新型所涉液压双推力油管旋转装置设计大大提高了耐整体磨损时间;2装置采用双推力机构单双单双推动油管,使推力平衡,减旋转部份侧向磨擦并提升了动力,有效解决深井管柱推力不足问题。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防偏磨旋转井口采油技术有着重大意义,并能够实现大规模防偏磨旋转井口采油的工业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液压双推力油管旋转装置旋转总成组装示意图(剖视图);图1b是图1a中横截面剖视图。
图2a是液压双推力油管旋转装置旋转总成中壳体结构示意图;图2b、2c是图2a中的某一对应剖视线的剖视图。图2d是图2b中一对应剖视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彩阳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彩阳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3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置层叠式拉杆长冲程抽油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井钻机的简易高效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