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泡陶瓷钢结构墙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61822.7 | 申请日: | 2014-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1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何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朝义 |
| 主分类号: | E04B2/76 | 分类号: | E04B2/76;E04C2/28;E04C2/38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6282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陶瓷 钢结构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材料墙体,具体涉及一种发泡陶瓷钢结构墙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保温耐火墙体一般多为混凝土浇注结构,在混凝体墙体表面涂覆或包裹保温材料来达到保温、耐火的目的,其需要人工进行现场操作,费事费力,并且其混凝土结构重量较重,无法进行拆装运输,其结构也较为复杂,抗震性能也较差,有待改进。
例如中国专利CN201546401U公开了一种发泡陶瓷保温板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该外保温系统采用耐火、耐久、隔热、保温的发泡陶瓷保温板作保温材料;保温板采用水泥砂浆与建筑基层墙体粘结,或同混凝土现浇与基层墙体粘结;保温板外粉刷抹面砂浆保护层,外饰面可做面砖、涂料等多种方式。该技术方案依旧没有改变传统的墙体制作方式,任旧利用混凝土材料作为基材,抗震效果和重量均不理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泡陶瓷钢结构墙体,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该发泡陶瓷钢结构墙体不仅抗震作用强、重量轻便,而且运输方便、便于组装。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泡陶瓷钢结构墙体,包括两块相互叠合的发泡陶瓷板,以及嵌接于陶瓷板之间的钢结构框架,所述每块发泡陶瓷板均包括面层以及面层上的凸台,两块发泡陶瓷板的凸台相互叠合,所述钢结构框架嵌接于两块发泡陶瓷板凸台四周的间隙内;所述钢结构框架上在对应两块发泡陶瓷板凸台的位置均设置有拉紧螺栓,所述凸台和钢结构框架均为方形,所述拉紧螺栓设置在钢结构框架相对的两侧,所述拉紧螺栓分别穿过对应位置发泡陶瓷板的凸台并将发泡陶瓷板紧固在钢结构框架上;所述钢结构框架上设置有固定发泡陶瓷板的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拉紧螺栓为四根,每一块发泡陶瓷上均设置有两根穿过凸台的拉紧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四根拉紧螺栓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陶瓷板的凸台上开有通孔,所述拉紧螺栓穿过凸台上的通孔将发泡陶瓷板紧固在钢结构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陶瓷板的方形凸台叠合的厚度等于钢结构框架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钢结构框架为U型槽钢拼接成的框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钢结构框架表面的多个卡接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保温耐火墙体的拼接式应用,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快速组装,结构简单,重量轻便,降低了保温墙体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泡陶瓷板;11、面层;12、凸台;13、通孔;2、钢结构框架;3、卡接件;4、拉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发泡陶瓷钢结构墙体,包括两块相互叠合的发泡陶瓷板1,以及嵌接于陶瓷板之间的钢结构框架2,所述钢结构框架2为U型槽钢拼接成的框架结构。
所述每块发泡陶瓷板1均包括面层11以及面层11上的凸台12,两块发泡陶瓷板1的凸台12相互叠合,所述钢结构框架2嵌接于两块发泡陶瓷板1凸台12四周的间隙内,所述发泡陶瓷板1的凸台12叠合的厚度等于钢结构框架2的厚度;所述钢结构框架2上在对应两块发泡陶瓷板1凸台12的位置均设置有拉紧螺栓4,所述凸台12和钢结构框架2均为方形,所述拉紧螺栓4设置在钢结构框架2相对的两侧,所述拉紧螺栓4分别穿过对应位置发泡陶瓷板1的凸台12并将发泡陶瓷板1紧固在钢结构框架2上;所述钢结构框架2上设置有固定发泡陶瓷板1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钢结构框架2表面的多个卡接件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紧螺栓4为四根,每一块发泡陶瓷上均设置有两根穿过凸台12的拉紧螺栓4,所述四根拉紧螺栓4在钢结构框架2上错位设置。所述发泡陶瓷板1的凸台12上开有通孔13,所述拉紧螺栓4穿过凸台12上的通孔13将发泡陶瓷板1紧固在钢结构框架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朝义;,未经何朝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18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