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削加工自动进给钻孔刀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0034.6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1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虎智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B47/00 | 分类号: | B23B47/00;B23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削 加工 自动 进给 钻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削加工自动进给钻孔刀座。
背景技术
在某汽车发动机连杆批量生产过程中,小头孔的钻削是影响整条生产线的瓶颈工序。小头孔钻削可以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铣床),也可采用钻床直接加工。
通常情况下,在车床上钻孔需要将麻花钻安装于尾座上,使用手工进给麻花钻的方法完成钻孔。由于连杆加工属于大批量生产,采用这样的方法会增加劳动强度,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削加工自动进给钻孔刀座,解决了现有的小头孔钻削使用手工进给麻花钻的方法完成钻孔,增加劳动强度且生产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刀夹位,车刀夹位为长方体,车刀夹位一侧设有凸起部,凸起部的长度小于车刀夹位的长度,凸起部与车刀夹位内设有莫氏锥孔,莫氏锥孔一部分位于凸起部内并贯穿整个凸起部,另一部分位于车刀夹位内并贯穿整个车刀夹位、并在凸起部后形成上部开口的卸刀口。
进一步,所述莫氏锥孔的大小能够安装2#莫氏锥柄的麻花钻。
进一步,所述车刀夹位底部至凸起部顶部的距离为40mm,车刀夹位底部至莫氏锥孔轴线的距离为25mm。
进一步,所述凸起部的宽度为30mm,所述车刀夹位的宽度为6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自动进给的方式完成钻孔,大降低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削加工自动进给钻孔刀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削加工自动进给钻孔刀座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削加工自动进给钻孔刀座的俯视图。
图中,1.车刀夹位,2.凸起部,3.莫氏锥孔,4.卸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提高连杆生产加工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套在车床上对连杆小头孔进行钻削(粗加工)的刀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保证了生产效率,延长了机床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车刀夹位1,车刀夹位1为长方体,车刀夹位1一侧设有凸起部2,凸起部2的长度小于车刀夹位1的长度,凸起部2与车刀夹位1内设有莫氏锥孔3,莫氏锥孔3一部分位于凸起部2内并贯穿整个凸起部2,另一部分位于车刀夹位1内并贯穿整个车刀夹位1、并在凸起部2后形成上部开口的卸刀口4。
所述莫氏锥孔3的大小能够安装2#莫氏锥柄的麻花钻。
如图2和图3所示为车刀的侧面和俯视图,车刀夹位1底部至凸起部2顶部的距离为40mm,车刀夹位1底部至莫氏锥孔3轴线的距离为25mm;以确保在C6140或C620型车床上均能使用该刀座。凸起部2的宽度为30mm,所述车刀夹位1的宽度为60mm。
本实用新型的车削加工自动进给钻孔刀座,只需将其安装于车床刀架上,便可在车床上自动进给实现12~35mm孔的钻削加工。其中刀座尺寸可根据所装麻花钻的大小自行设计,图1所示的刀座适用于安装2#莫氏锥柄的麻花钻,即加工12~17mm的孔。
使用时,将车刀夹位1安装于车床刀架上,麻花钻则装于莫氏锥孔3内,并调整麻花钻轴线与车床主轴轴线重合,即可自动进给完成钻削加工,同时在刀座尾部铣一卸刀口4,实现锥套及钻花的方便拆卸。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进给的方式完成钻孔,大降低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在目前普遍使用的C6140或C620型车床上。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0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类工件加工用找正器
- 下一篇:一种绝缘子金具加工专用卧式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