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状复合节流静压气浮导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8885.7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7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姚绍明;王立权;马洪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状 复合 节流 静压 导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压气浮导轨,尤其涉及一种带状复合节流静压气浮导轨。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中使用的静压气浮导轨,仅仅利用外节流静压气浮或表面节流来承受载荷并提供刚度,在实际应用当中常常遇到承载能力低、刚度小、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这些种类的静压气体导轨没有充分利用复合节流效应,从而不能提供大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并且抗干扰能力差、运动精度难于提高;专利(US6164827A)提出了具有表面微沟槽的气浮结构,这种结构只有在小气膜厚度下才起作用,对提高气浮块综合性能没有显著作用;专利(JP特开2009-209962A)提出了一种节流器出口改进的气浮导轨,但其改进区域面积仅占制成面积的6.25%,无法起到表面节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刚度、高承载能力的带状复合节流静压气浮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导轨和安装在导轨外部的导套,所述导套由四个气浮板拼接组成,上下的两个气浮板上分别设置一个气浮工作面,左右的两个气浮板上分别设置两个并列的气浮工作面,且两个气浮工作面之间设置卸压槽,且所述卸压槽与环境空气相通,所述气浮工作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带状浅腔,带状浅腔中间位置设置贯穿气浮板的供气孔。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上下的两个气浮板设置两个并列平行的气浮工作面。
2.还包括节流部分,节流部分是在供气孔的出口处安装节流器或在带状浅腔与供气孔之间设置节流孔。
3.所述带状浅腔的宽度是气浮工作面宽度的30%-70%,带状浅腔的深度是1-50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带状浅腔,形成‘环带复合节流机理’结构,提高承载能力和刚度。与传统静压气浮导轨相比,气膜对定位面加工误差的均化效应得到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节流器的气浮工作面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供气孔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节流孔的气浮工作面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供气孔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案例一:结合图1-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导轨1和安装在导轨1外部的导套2,所述导套2由四个气浮板(上气浮板3、下气浮板4、左气浮板5、右气浮板6)拼接组成,上下的两个气浮板3和4上分别设置一个气浮工作面,左右的两个气浮板5和6上分别设置两个并列的气浮工作面13和14、16和17,且两个气浮工作面之间设置卸压槽15和18,且所述卸压槽与环境空气相通,所述气浮工作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带状浅腔34,带状浅腔34中间位置设置贯穿气浮板的供气孔35。
实施案例二:基于实施案例一,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的两个气浮板3和4也设置两个并列平行的气浮工作面7和8、10和11,并且在两个气浮工作面之间也设置卸压槽9和12,且卸压槽也和环境空气相通。
实施案例三:基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并结合图3-图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节流部分,节流部分是在供气孔35的出口处安装节流器36或在带状浅腔34与供气孔35之间设置节流孔40。当设置节流器36时,压力空气经供气孔35和节流器36进入气浮间隙;当设置节流孔40时,压力空气经供气孔35和节流孔40进入气浮间隙,设置节流部分可以实现节流,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结构实现节流作用。
上述实施案例中所述带状浅腔的宽度是气浮工作面宽度的30%-70%,带状浅腔的深度是1-5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88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剖分轴承
- 下一篇:一种动静压混合式滑动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