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波纹管型阀芯截门形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6903.8 | 申请日: | 2014-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7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申宝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宝光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6;F16K1/48;F16K4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6001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纹管 型阀芯 截门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纹管型阀芯截门形阀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形成具有截止阀或套筒阀两种阀门的功能特征,而做为截止阀或套筒阀使用的截门形阀门。
背景技术
截门形阀门常见的两种形式有截止阀和套筒阀。传统的截止阀和套筒阀在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截止阀的优点有:在关闭时对介质的密封性好,可以实现对介质的严密切断,缺点有:关闭时,阀杆在轴向上所受介质作用力较大,所需的执行机构也较大,特别是在大口径、大压差的情况下,阀杆所承受的力更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传统套筒阀主要有双座套筒阀和单座套筒阀两种,双座套筒阀是通过阀芯(启闭件)上的两个密封面与套筒上的两个密封面,在闭合时形成两个密封副对介质实行密封的,单座套筒阀是通过将双座套筒阀的上述两个密封副中,靠近阀盖侧的一个改为密封环圆周面配合密封对介质实行密封的。需说明的是:上述的两种套筒阀的密封结构形式,是常见的,也可以采其它结构形式。套筒阀的优点有:阀杆所承受介质作用力较小,所需的执行机构也较小,能够适应较大的口径和压差,缺点有:在关闭时对介质的密封不可靠,泄漏量较大。
以上两种阀门的优缺点互相相反。
下面我们对传统套筒阀对介质密封不可靠,泄漏量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传统双座套筒阀,在关闭时,要求阀芯上的两个密封面和套筒上的两个密封面,要同时形成两个具有足够密封比压的密封副,才能对介质实行可靠的密封,由于两件上各自的两个密封面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要达到这个要求,对阀芯及套筒上各自两个密封面间的位置尺寸的精度要求很高,现有的加工水平难于达到这样的精度要求,加之温度的变化对两个密封副同时实现可靠密封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很难达到对介质实现可靠密封的要求;而单座套筒阀其中的密封环圆周面配合密封是靠它的弹力形成足够的密封比压实现的,因它在使用中会产生磨损、老化及变形等,而越来越不能提供足够的弹力而形成足够的密封比压,甚至会产生间隙,而不能保证对介质实现可靠密封。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传统双座套筒阀和单座套筒阀对介质的密封都有各自的不足,造成套筒阀具有密封不可靠,泄漏量较大的缺点。
传统截止阀密封结构只有一道,是产生其上述优点的原因,而平衡式结构是通过两道密封结构实现的,它不是平衡式结构,其上述缺点就无法克服;传统双座套筒阀和单座套筒阀具有两道密封结构,它是平衡式结构,是产生其上述优点的原因,但两种套筒阀本身各自存在的上述缺点却无法克服。因此一直没有一种具有截止阀和套筒阀的上述优点,克服两种阀门上述缺点的阀门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截止阀和套筒阀各自无法同时具有上述两种阀门优点,克服上述两种阀门缺点的问题,提供一种波纹管型阀芯截门形阀门,它可同时具有两者的上述优点,克服两者的上述缺点,并且可形成具有截止阀或套筒阀两种阀门的功能特征,而做为截止阀或套筒阀来使用。
注:本实用新型中,与启闭件密封面配合的对应密封面可位于连接体1、阀体4、阀座件16、套筒21等零件上,我们将对应密封面所在零件,提供密封面的部分称之为阀座,如将阀体提供内中孔上的密封面的那部分实体,称为阀座,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波纹管型阀芯截门形阀门,包括:由连接体1、波纹管2和下芯体3联接组成的波纹管型组合式阀芯,阀体4,阀盖9,紧固组件8,阀杆6,上密封垫片7,及因采用不同结构形式而用到的内六角螺母5,导向套10,止退垫11,螺纹压盖12,紧固螺钉13,螺母14,下密封垫片15,阀座件16,防转键17,对开圆环18,螺钉19,密封垫20,套筒21,蝶形弹簧22,阀杆密封波纹管23,迷宫叠片24,固定环25,外多孔套26,内多孔套27,连接套28等,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其它零部件。需要说明的是,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执行机构、支架、填料、填料压盖等未提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宝光,未经申宝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6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