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氧树脂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3298.9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09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海旭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0 | 分类号: | B29C33/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232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非金属制品成型所使用的模具,具体为一种环氧树脂模具。
背景技术
利用模具制造产品,必须先根据模架、产品的设计制作模具及模具上的型腔。
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设计制作的要求是: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制造容易、寿命高、成本低。目前,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行业的模具用材一般为碳钢,合金钢,塑料,环氧树脂模具等。金属或合金材料的密度大,成品较重,不易操作,其热膨胀系数大,加工操作时易造成精度低,有抗应力腐蚀开裂倾向,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生产金属疲劳,不耐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塑料材料硬度小,耐磨性差,易变性等缺点,不满足精密模具的要求。环氧树脂模具又称树脂模具,它具有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特别适合形状复杂的制品和产品更新换代快速的工业领域。环氧树脂模具的制造特点,是制造简易,快速,成本低。
环氧树脂模具,是由基体树脂、固化剂,增韧剂,填料和纤维增强材料等组成,采用浇注工艺制作的话:按环氧树脂配方比例称量和混合,然后浇注入模型模具,按配方工艺要求,采用室温或高温固化成型,起固化反应制成。
但环氧树脂模具的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构造致使模具容易变形,收缩率较高,难以连续、稳定第使用,韧性也不够理想,导致用于数控机床加工时精度下降,不同模具造型的适用性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含肋条的环氧树脂模具,其任务是提高环氧树脂模具的物理性能。这种环氧树脂的构造可以提高模具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不易变形,收缩率低,可以连续稳定使用,模具韧性好,适用于数控机床加工,满足不同模具造型的需求。
这种环氧树脂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氧树脂模具内设有一个或者若干个肋条或肋板或肋块或肋管,所述肋条、肋板、肋块、肋管为刚体。
当模具受到来自模具外部的力时,基体树脂会将力传递到肋条、肋板、肋块,从而使肋条、肋板、肋块像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对混凝土产生的增强、支持作用那样,对基体树脂产生物理上的增强作用。
优选地,上述肋条、肋板、肋块、肋管均为纤维增强材料,特别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优选地,以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设置肋条、肋板、肋块、肋管的空间位置,以进一步提高或调整模具整体的物理性能:
肋条或肋板或肋块或肋管数量至少为二(个),任一肋条,与另外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的肋条或肋板或肋块或肋管以交错的方式设在所述环氧树脂模具内;
肋条或肋板或肋块或肋管与另外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的肋条或肋板或肋块或肋管,以互相垂直的方式,交错设在所述环氧树脂模具内;
肋条或肋板或肋块或肋管数量至少为二(个),相互之间的距离为25-50厘米;
环氧树脂模具内设数量至少为二(个)的肋条或肋管,其轴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平行;再进一步地,如果其肋条或肋管不只一层,不同层之间的肋条或肋管的轴是投影相交的,即:所述肋条或肋管中,轴位于同一平面的肋条或肋管,与其他轴位于另一平面的肋条,它们的轴是投影相交的。
这种环氧树脂的构造可以提高模具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令其不易变形,收缩率低,可以连续稳定使用,模具韧性好,适用于数控机床加工,满足不同模具造型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模具的立体透视图。
图2:模具的截面图。
其中,1为模具,2为肋条,3为肋管。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制作所需模具1的模型模具,此例中模型模具为长方体;然后将三肋条2、三肋管3固定于上述模型模具内;最后浇注成型后的模具1,如图1和图2所示。
浇注成型后的含肋环氧树脂模具1,三肋管3为圆柱体,其轴平行,母线的长度10倍与其底面半径。肋条2为高相对于长和宽,长度单位较小的长方体,位于三肋管3的上方,三肋管3分别到最近的肋条2的距离均为30厘米。三肋管3的投影均在三肋条2共同所在的平面内,并与其垂直,因此也符合投影相交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交错的要求;若没有肋条2,只有肋管3,则不符合交错设在环氧树脂模具1内的要求。
肋条2为玻璃纤维这一纤维增强材料,肋板为碳纤维、金属纤维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海旭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海旭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32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模具推杆推出式潜伏浇口模具
- 下一篇:射骨机自动上料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