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毛管自动打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51573.3 | 申请日: | 2014-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6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齐秀丽;孙玉杰;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D19/08 | 分类号: | B21D19/08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打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毛管自动打头装置,属于无缝钢管加工辅助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来说,冷拔无缝钢管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圆管坯→加热→穿孔→打头→退火→酸洗→涂油(镀铜)→多道次冷拔(冷轧)→坯管→热处理→矫直→水压试验(探伤)→标记→入库。打头工序是无缝钢管冷拔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经过穿孔工艺,得到的毛管,在进行完第一次打头后,将毛管旋转90度,进行二次打头。在我国,大部分采用人工进行打头,对于管径80cm以上的大口径的毛管,重量大,并且面对1200摄氏度的高温,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效率和安全性低,易造成意外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避免工人意外受到伤害。此外,使用机械设备来代替工人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管旋转角度的准确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毛管自动打头装置包括底座、大气缸、执行机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底座和大气缸上端铰接在一起;大气缸活塞推杆末端和执行机构中水平放置的第一小气缸铰接;执行机构安放在底座圆弧面上的凹槽上;夹持机构和执行机构活塞推杆末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特征是:外轮廓形状为“L”型,在其上部外伸有一长方形的钢板,该钢板和底座焊接在一起,在钢板的下表面上焊接两个带有小孔的“U”型块,两“U”型块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底座圆弧面上凹槽的轴线和无缝钢管轴线重合,槽宽比执行机构上的滚轮宽度略宽4~6mm,槽深约为2cm,凹槽支撑执行机构并为其提供运动轨道。
本实用新型的大气缸是执行机构旋转90度的动力来源,其特征是:大气缸上端为方形平面,其上钻有小孔,孔径大小和底座“U”型块上两小孔孔径相同;大气缸活塞推杆末端为方形平面,上面钻有小孔,孔径与“U”型块上两小孔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执行机构由第一小气缸、第二小气缸、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固结连杆组成。其特征是:第一小气缸的轴线和第二小气缸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在第一小气缸和第二小气缸的尾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在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小气缸和第二小气缸尾部各加工有小孔,它们之间用销轴铰接;固结连杆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小气缸和第二小气缸的缸体上,固结连杆轴线与第一小气缸和第二小气缸的轴线的夹角皆为45度,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第一小气缸和第二小气缸固结成一个整体,以保持执行机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是夹持机械手,其特征是:夹持机械手通过螺纹和第一小气缸、第二小气缸连接,可以通过更改夹持机械手,来满足夹持不同管径钢管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座1、大气缸2、第一小气缸3-a、第二小气缸3-b、第一滚轮3-c、第二滚轮3-d、固结连杆3-e、夹持机械手4、无缝钢管5、“V”型座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毛管自动打头装置,它包括底座1、大气缸2、执行机构3、夹持机构4。底座1和地面相接触,底座1的圆弧面上开有凹槽,执行机构上的第一滚轮3-c、第二滚轮3-d嵌在凹槽内,工作时沿着凹槽滚动。大气缸2通过销轴分别和底座1、执行机构3中的第一小气缸3-a铰接,为执行机构的旋转提供动力。当冷拔无缝钢管第一次打头完成后,第一小气缸3-a和第二小气缸3-b开始工作,推动其活塞推杆外伸,使得安装在活塞推杆前端的夹持机械手4在无缝钢管5表面施加合适的夹持力将无缝钢管夹紧。当无缝钢管被夹紧后,大气缸2工作,通过使其活塞推杆伸出合适长度来推动执行机构3沿着底座1圆弧面上的凹槽旋转90度,由于无缝钢管5已经被夹紧且其轴线和凹槽轴线重合,所以在夹持力的作用下无缝钢管5也会随着执行机构旋转90度,即实现了工作要求。为了防止第一小气缸3-a未工作时因重力的作用围绕销轴转动,在执行机构3中加上了固结连杆3-e,这样就能保持第一小气缸3-a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1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