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大消落水库的分层取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1259.5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6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韩纯杰;贺双喜;张高;朱克强;王志鹏;祁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0 | 分类号: | E02B8/00;E02B9/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落水 分层 水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消落水库的分层取水口,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及生活供水等需求。农业灌溉用水对农业灌溉水温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水温较低,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因此农业灌溉用水对取水水温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尽量取用水库表层水,以确保取水水温。传统的分层取水结构,分层取水深度偏大,对于大消落的水库,很难保证取到水库表层水,确保取水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大消落水库的分层取水口,以解决大消落水库采用传统的分层取水口很难保证取水水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大消落水库的分层取水口,包括取水口;取水口的背水面底部设有取水闸门孔;取水口的迎水面设有拦污栅;在取水闸门孔与拦污栅之间设有一组纵向排列的分层取水叠梁门。
前述分层取水口中,所述分层取水叠梁门的高度为2.5~3.5米。
前述分层取水口中,所述分层取水叠梁门的高度为3米。
前述分层取水口中,所述取水口设有检修闸,检修闸与坝体上的检修闸滑槽滑动连接。
前述分层取水口中,所述检修闸滑槽两侧设有滑轨。
前述分层取水口中,所述分层取水叠梁门两端的坝体上设有分层取水叠梁门滑槽,分层取水叠梁门两端与分层取水叠梁门滑槽滑动连接。
前述分层取水口中,所述坝体底部设有坝基,所述分层取水叠梁门和检修闸底部的坝基上设有承重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大消落深度水库传统分层取水口难以满足取用表层水用于农业灌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层取水叠梁门,严格控制取水深度,保证取水水流温度,保证大消落深度水库满足农业灌溉用水的需求。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取水口,2-背水面,3-取水闸门孔,4-迎水面,5-拦污栅,6-分层取水叠梁门,7-检修闸,8-检修闸滑槽,9-滑轨,10-分层取水叠梁门滑槽,11-坝基,12-承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一种适用于大消落水库的分层取水口,如图1所示,包括取水口1;取水口1的背水面2底部设有取水闸门孔3;坝体1的迎水面4设有拦污栅5;在取水口3与拦污栅5之间设有一组纵向排列的分层取水叠梁门6。每块分层取水叠梁门6的高度为2.5~3.5米。每块分层取水叠梁门6的最佳高度为3米。取水口3设有检修闸7,检修闸7与坝体1上的检修闸滑槽8滑动连接。检修闸滑槽8两侧设有滑轨9。分层取水叠梁门6两端的坝体1上设有分层取水叠梁门滑槽10,分层取水叠梁门6两端与分层取水叠梁门滑槽10滑动连接。坝体1底部设有坝基11,所述分层取水叠梁门6和检修闸7底部的坝基11上设有承重板12。
实施例
本例以四川省广安市龙滩水库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施工时在坝体1的前部(迎水面)设置拦污栅5用于拦挡水库漂浮污物;在拦污栅5后设置一道分层取水叠梁门,分层取水叠梁门由一组纵向排列的分层取水叠梁门6构成,每根分层取水叠梁门6的高度以3米左右为宜,通过调整分层取水叠梁门6的数量,可以3米间隔控制取水层高,以实现分层取水,保证取水水温;在取水口3内设置检修闸7,事故检修闸门,当死水位需要检修取水口及下游取水建筑物时,可调整分层取水叠梁门高度,使之远高于死水位,等待坝体内水排空后关闭检修闸7进行检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进一步说明。主要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1、首先在取水口的迎水面设置拦污栅5,拦挡水库漂浮污物。
2、在拦污栅5之后设置叠梁门,叠梁门由一组纵向排列的分层取水叠梁门6构成,通过调整分层取水叠梁门6的数量,可保证水库始终取用表层水。
3、在死水位需要检修取水口及下游取水建筑物时,可调整分层取水叠梁门高远高于死水位,等待门后水排空后关闭施工检修闸门进行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1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清污效率的新型捞渣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路面清洗修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