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三防钢质防火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0874.4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1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波;陈秀利;徐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万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5/20;E06B7/22;B32B15/01;B32B15/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李海华 |
地址: | 401329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三防钢质 防火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火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三防钢质防火门。
背景技术
钢质防火门主要由门框和门扇两部分组成,2008年公安部起草了防火门的新版标准GB12955-2008,新标准规定防火门内填芯料不得使用不能降解的纤维作为防火门芯料,因此目前的防火门芯料大多采用珍珠岩板;但由于珍珠岩板自身的粘结强度差,与钢板粘结后容易脱接,薄钢板的加工变形、遇热变形、以及碰撞变形等因素,始终和珍珠岩板粘结不牢实,直接影响防火门的整体性能。
而单层钢板加工成的钢质防火门门框在发生火灾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大,背火面的温升快,达不到防火门的性能要求;单层钢板加工成型以后的强度弱,防火门框容易变形;钢质防火门的门扇由上、下两层薄钢板加珍珠岩板粘结而成,由于薄钢板的可塑性较强,加工过程中或预热后极易变形,因此薄钢板与珍珠岩板的粘结达不到防火门要求,且若受到外力的碰撞,也容易产生珍珠岩板和面板脱接,达不到防火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三防钢质防火门,具有良好的整体强度、良好的隔音效果、良好的防盗效果,能大大提高防盗门的安全系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三防钢质防火门,包括门扇、门框以及铰链,门扇的一侧通过铰链与门框铰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包括框体和填充于框体内的无机防火芯料板,该门扇与门框通过两搭接结构配合在一起;其中:
所述第一搭接结构包括设于门扇与门框接触的侧面并靠近门扇面板一侧的第一凹槽,和设于门框与门扇接触的侧面并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搭接结构包括设于门扇与门框接触的侧面并靠近门扇背板一侧的第二凸起,和设于门框与门扇接触的侧面并与第二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当门扇处于关闭状态时,门扇整体位于门框内,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在第一凸起靠近门扇面板的一侧设有防火膨胀密封胶条,当门扇关闭时,防火膨胀密封胶条将门扇的面板门框上的第一凸起之间的间隙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与门框均由复合钢板冲压成型,所述复合钢板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以及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的粘结剂,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通过该粘结剂紧固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门扇上端与门框上端之间还设有防火闭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增加防火门的整体强度和抗冲击力,发生火灾时整体不易变形;具有良好的整体强度、良好的隔音效果、良好的保温效果,能大大提高防盗门的安全系数。
2、采用了复合钢板,复合钢板的隔热系数为≤10.2W/(M.K),复合钢板的抗折强度为≥1.2MPa,抗弯强度为≥0.8MPa;金属复合板防火性能达到国家B2级标准;使用金属复合板,由于是双层钢板,中间有高强度符合粘结剂分开,使导热系数低,能达到防火隔热要求,并且金属复合板的强度大,防火门框不易变形。
3、三防作用明显,防盗方面,门框采用门扇全部嵌入式结构,并通过两搭接结构配合在一起,使门扇能够防撬,采用金属复合钢板,防盗作用十分显著;防火隔热方面,由于门体由复合金属钢板制成,门扇内填充有防火门芯板,门框门扇凹槽内嵌有防火膨胀密封条,能够有效防止明火和烟气扩散,防止火势蔓延,并能起到有效的隔热作用;防噪音方面,由于门体采用复合双层金属钢板制成,门体内有防火隔热防火门芯板,加上防火膨胀密封条的隔离作用,隔音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沿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扇,11—框体,12—无机防火芯料板,2—门框,3—铰链,4—第一搭接结构,5—第二搭接结构,6—防火膨胀密封胶条,7—防火闭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万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万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08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