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钢子午线无内胎轮胎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49528.4 | 申请日: | 2014-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0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宋江红;张春生;戴国锋;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李建华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午线 内胎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钢子午胎的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新型胎冠结构的全钢子午线无内胎轮胎。
背景技术
子午线轮胎20世纪40年代问世,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带来的优异的性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轮胎已逐渐趋子午化。子午线轮胎经历了漫长与曲折的发展,如今越来越趋于扁平化、无内胎化、高速化、环保化和功能化。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于轮胎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操作性能好、滚动阻力小节油和耐久性能好等优点的全钢子午线轮胎成为轮胎产业中的主力。但是,在全钢子午线轮胎行驶过程中,胎冠与带束层以及带束层间往往由于应力集中、生热过大导致带束层与胎冠之间发生脱层,降低轮胎使用寿命,严重时造成爆胎,增加安全隐患。因而,胎冠部位的结构设计改进已经成为世界轮胎的重要课题。
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轮胎的使用性能,在高速高负荷的状态下行驶,胎冠往往成为轮胎部件中首当其冲受到破坏的部位。因此必须加强胎冠的耐磨性能,同时降低胎冠的应力生热。
现有的技术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提高胎冠与带束层之间的粘合力,降低剪切应力,不能防止应力生热导致的带束层与胎冠间的脱裂;另 一方面,工艺技术的难度较大,大大提高了轮胎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冠下胶片的新型胎冠结构的全钢子午线无内胎轮胎。该项技术通过在胎冠底部贴合一层冠下胶片,加大了胎冠的刚性,使得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周向变形较小,滚阻小,省油。同时,冠下胶片一方面增强了胎冠与垫胶间的粘合力,另一方面由于其封闭带束层端点有效防止了因应力集中、生热过大导致的带束层与胎冠之间的脱离,大幅度提高了胎肩部位的耐久与安全性能,增强了轮胎的使用寿命,且方案经济易行,为公司增加了效益。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贴合有冠下胶片的新型胎冠结构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其结构包括胎冠复合件、胎肩垫胶、带束层、胎体帘布层、内衬层、胎侧和胎圈;胎冠复合件从外到内结构依次是胎面胶、基部胶、缓冲胶片和冠下胶片。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侧紧贴钢包帘布并反包钢丝圈至胎肩处;冠下胶片的外侧端点位于胎侧内侧和垫胶之间,内侧端点则位于胎冠缓冲胶片和4号(或0°)带束层之间,并封闭2、3、4号(或0°)带束层的端点。
4层带束层结构的轮胎主要着重于高速方面的性能,而具有0°带束层结构的轮胎主要用于高内压、重载方面。其中2号、3号带束层是束缚胎体的主要带束层;1号带束层不仅可以固定胎体,还起到胎体和带束层间的刚性过渡;4号带束层拉伸性能好,保护1-3号带 束;0°带束层起到加固1-3号带束层作用。
优选地,冠下胶片的厚度为1-3mm,宽度为60-80mm。
优选地,冠下胶片的外侧边缘到胎冠缓冲胶片边的距离为0-40mm。
优选地,带束层包括以下两种结构:a.1-3号带束层复合0°带束层;b.1-4号带束层。其中1-4号带束层均沿轮胎径向依次贴合,而0°结构中0°带束层则贴合在3号带束层的两端。
优选地,带束层由平行的钢丝和橡胶组成,1-4号带束层内钢丝与轮胎周向呈15-50°角度,0°带束层内钢丝方向与轮胎周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对胎冠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产品试制和耐久性能测试后,结果表明该项技术有效地增强胎冠的刚性,减少胎冠周向变形;提高胎冠与带束层间的粘合力,降低了剪切应力;提高了胎冠的耐久与安全性能,降低了油耗。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方案在工艺上易于实施,实用性强,经济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子午线无内胎轮胎(4层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4层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子午线无内胎轮胎(1-3号复合0°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1-3号复合0°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1-4中以α、β、γ、ε、ε’分别表示1、2、3、4号和0°带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9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