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轻钢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8613.9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2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建民 |
主分类号: | E04B9/06 | 分类号: | E04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钢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用轻钢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轻钢架结构,由一薄金属板通过滚轮成形机滚压成形再对折形成一T形体,其下方为一矩形槽,本体则由两折面叠合,并在上方形成两向外弯折面,再与一烤漆板滚压成形,由于其本体由两折面滚压一体,因此其刚性不足,相对结构稳固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轻钢架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轻钢架结构,所述轻钢架的下方形成一长形管体,其上方的本体由两折面相叠合,并在上端形成两向外弯折面,所述两弯折面与一烤漆板滚压成型为一体,使所述烤漆板的两侧弯折部与所述两弯折面叠合,所述本体的两折面的两端各具有衔接接头,所述本体的两折面滚压成形而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压合凹部以增加所述本体的两折面相互结合的紧密效果,所述本体另滚压成形而间隔设有另一方向的多个第二压合凹部,所述各第二压合凹部分别与所述各第一压合凹部形成交叉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所述轻钢架的本体另滚压成形而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压合凹部,且各第二压合凹部分别与所述各第一压合凹部形成交叉部,以通过第二压合凹部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与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立体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组合断面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接接头的部分组合断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轻钢架结构,所述轻钢架1的下方形成一长形管体10,其上方的本体11由两折面111相叠合,并在上端形成两向外弯折面1110,所述两弯折面1110与一烤漆板2滚压成型为一体,使烤漆板2的两侧弯折部21与所述两弯折面1110叠合,所述本体11的两折面111的两端各具有衔接接头112,且各衔接接头112冲压形成贯穿的定位槽1121以及一邻接所述定位槽1121且凸出于所述衔接接头112的一侧面的弯折状弹性凸卡1122,各衔接接头112的外端相间隔一段距离处则一体冲压形成一第一卡挡凸片1123;所述轻钢架1的本体11的两折面111滚压成形而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压合凹部114,以增加所述本体11的两折面111相互结合的紧密效果,所述轻钢架1的本体11另滚压成形而间隔设有另一方向的多个第二压合凹部115,各第二压合凹部115分别与所述各第一压合凹部114形成交叉部1151,通过所述多个第二压合凹部115可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与稳固性并相对也可提升载重强度。
如图5所示,所述轻钢架1的本体11两端的衔接接头112滚压成形而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压合凹部1124,各第一压合凹部1124另与滚压成形的第二压合凹部1125形成交叉部1126,以提升结构强度与稳固性并相对也可提升载重强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所述轻钢架的本体另滚压成形而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压合凹部,且各第二压合凹部分别与所述各第一压合凹部形成交叉部,以通过第二压合凹部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与稳固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建民,未经林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86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