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塞泵出口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8458.0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4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名;纪雯雯;张连搏;王梦玺;耿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盘锦金宇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2 | 分类号: | F16L55/02;F16L55/045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24109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 出口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柱塞泵出口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行业开发的进程,对注水、输油设备都有更高的要求。柱塞泵具有效率高、排出压力高、维修简单等特点,并且能在泵压变化的条件下实现流量恒定,也可在严苛条件下泵送特种介质,如腐蚀性、磨砺性、高粘度、高密度及高温介质等,因此,在注水、输油领域,柱塞泵逐渐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柱塞泵现场运行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振动,主要是由于供液不平稳,柱塞泵的压力变化所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进出口管线的振动,而管线的振动是由压力的波动引起的,压力的波动又是由流量波动引起的。柱塞泵工作过程中,伴随着流量周期性的变化,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就有加速度和减速度,泵的吸入管线和排出管线就会产生周期性的振动。这就说明,柱塞泵液缸内的压力是不断变化的,从而产生惯性力,引起泵内及管线内液体的压力波动。柱塞泵的振动直接影响着注水及输油工作,如与柱塞泵连接处的进出口管线易被振裂,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为此,研究人员在柱塞泵在安装进口灌注泵,通过离心泵向柱塞泵内灌注液体,能使柱塞泵获得较平稳的液流,从而减小压力波动和管线的振动。但是,灌注泵的安装运转,又增加了设备损耗及电能的消耗,从而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柱塞泵的振动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等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缓解振动幅度的柱塞泵出口减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柱塞泵出口减振器,安装于柱塞泵出口外,与柱塞泵出口管路连通,减振器内腔截面大于管路截面,腔内设有减振板。
所述减振板为两个,在管路内液体流动方向横设置,纵向错位排列,一端固定连接于减振器内壁上,另一端悬空。
所述减振板迎液面为弹性面,减振器内壁以及柱塞泵出口管路内壁为弹性壁。
减振板上设有多个孔。
减振板迎液面为平面或弧形弹性面。
在原有柱塞泵出口管路上增加管路支撑,即采用中间支座。
管路与支座间设有橡胶垫。
减振器与柱塞泵出口管路通过法兰连接,连接件处设有橡胶垫圈。
减振器进液口及出液口为波纹管接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减振减压效果好,不增加额外的电能消耗,保护了管道,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节约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带孔的减振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出口管路,2为减振器外壳,3为减振板,4为减振器内壁橡胶层,5为减振板橡胶层,6为孔,7为弧面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柱塞泵出口减振器,安装于柱塞泵出口管路1上,与柱塞泵出口管路连通,减振器内腔截面大于管路截面,腔内设有减振板3。减振器与柱塞泵出口管路1通过法兰连接,连接件处设有橡胶垫圈。
本实施例中,减振器为圆筒状结构,其轴向与柱塞泵出口管路轴向垂直。迎液面方向的截面积大于柱塞泵出口管路的截面积,使出口压力和流速得到缓冲。减振板3为长条形金属板,为两个,各减振板3在管路内液体流动方向横设置,纵向错位排列,其中一个减振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减振器内壁上部,另一端在一边悬空,另一个一端固定连接于减振器内壁下部,另一端在上边悬空。这种减振结构可以将压力波动引导至减振板3上,而不是直接撞击出口管路内壁,通过减振板3悬空端的弹性摆动削减液流的冲击,在柱塞泵出口处均衡管道压力,使液流平稳,缓解压力波动和管线的振动。
同时,在原有柱塞泵出口管路上增加管路支撑,即采用中间支座,管路与支座间设有橡胶垫,减振器与柱塞泵出口管路的法兰连接件处均设有橡胶垫圈,以防止因振动出现磨损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减振板3迎液面为弹性面,减振器内壁及柱塞泵出口管路1内壁为弹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盘锦金宇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盘锦金宇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84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变形衬管装置
- 下一篇:塑料输送管道用鞍形开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