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48183.0 | 申请日: | 2014-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6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崔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正军 |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F04D15/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玉信 |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泵 回流 自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介质液下提上自吸工况用离心泵,特别是一种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
背景技术
随着自吸泵技术的逐渐成熟,介质液下提上工况中,自吸泵替代了带有底阀,需要手动灌泵的普通离心泵。自吸泵种类很多,气液混合式自吸泵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得到广泛应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回流孔常开,为不至于因介质回流过多造成泵效率下降很大,往往将回流孔做的很细,回流孔过细经常堵塞,故障多维修频繁而且自吸时间过长;2、为防止堵塞加大回流孔,自吸泵效率下降太大,损失浪费严重;3、手动关闭回流阀自动化程度低,用户经常遗忘造成设备运行不正常,回流阀弹簧与介质直接接触,输送含杂质较多的介质时易失效,造成回流孔关闭不严,自吸泵效率损失过大;4、整体式结构,对原泵进行改造只能整泵更换,不适用于原有离心泵改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将该自控器直接安装在普通离心泵出口即可将普通离心泵改造成自吸泵,回流孔与原自吸泵相比加大数倍,自吸时间大大缩短且不易堵塞,自动开启关闭回流孔,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回流控制装置、气液分离装置两部分。其中回流控制装置包括回流管、回流阀门、导向杆、回流管堵、杠杆、浮漂及限位护套,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进出口法兰、注液孔及内套。其特征是气液分离室上下设出、入口法兰,入口法兰连接一内套,并与气液分离室内部相通,气液分离室内设浮漂,气液分离室下部设回流管,杠杆一端接浮漂,另一端连接回流管堵,气液分离室顶部设注液孔。回流管上安装回流阀门。在回流管堵的下面安装导向杆。回流管与离心泵入口相连。首次使用前通过注液孔向离心泵及气液分离室内注入一定量的介质,此时气液分离室内介质很少,浮漂下沉,回流管入口打开。泵启动后,泵入口管内气体进入泵内,从叶轮吸入口进入叶轮,在叶轮内进行充分的气液混合后进入气液分离室进行气液分离。带气体介质从内套流出时,液体因比重较大,回落到气液分离室底部,气体从混合状态逸出并从气液分离室的出口排出,气液分离室内介质经回流管回到泵内。这样往复循环,直到把吸入管线内的气体全部排空,泵内再无气体存留。离心泵继续运转,气液分离室内液面开始上升,当液面达到浮漂位置时,浮漂浮起推动杠杆关闭回流孔,离心泵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为防止介质直接冲刷浮漂,造成浮漂非正常浮起,采取在浮漂外加限位护套或在入口法兰上部加隔板两种防护形式。当采用外加限位护套形式时,限位护套外焊接支撑板。采用在入口法兰上部加隔板形式时,浮漂上部加限位板。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安装在离心泵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解决了内回流自吸泵回流孔过小易堵塞,回流孔加大则内循环过多,自吸泵效率低下的问题;2、自动开启及关闭回流管,无需人工操作,安全性好,避免了操作工人忘记关闭回流管造成泵效率下降或无法正常工作;3、性能更稳定,造价低好加工,尤其适合现有普通离心泵改造成自吸泵;4、泵内介质往复循环,只需在泵内注入少量介质就可将吸入口管线内气体排出,与现有罐式自吸泵相比占地面积更小;5、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与泵体两体式设计,与其他一体式自吸泵相比回流管粗细不受泵体空间限制,管线直径与原泵型相比加大几倍甚至几十倍;6、无弹簧,避免了介质中颗粒杂物堆积在弹簧部位,造成阀门无法关闭或关闭不严,自吸泵效率损失过大。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流孔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入口法兰上加隔板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卧式泵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立式泵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入口法兰上无内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正军;,未经崔正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8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