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高合金钢管道根部保护焊接用的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7389.1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1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程东林;张军;罗富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32 | 分类号: | B23K9/32;B23K9/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钢 管道 根部 保护 焊接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高合金钢管道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高合金钢管道根部保护焊接用的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中、高合金钢管道打底氩弧焊时,在高温作用下,管道内壁会产生剧烈的氧化,使得管道内壁存在过烧现象,为了保证中、高合金钢管道根部焊接质量,所以采用惰性气体进行根部保护,即在管道坡口内两侧范围内设置一个密闭的气室,往气室里充满惰性气体,从而保证其根部焊接质量。
目前在焊接过程中充窦性气体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都不便于现场施工操作,或惰性气体流量不易控制。
为了便于在小口径管道、中大口径管道、单根管道、蛇形管道等不同规格、结构的管道根部焊接时,都能向管道内输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焊接,特别需要一套惰性气体的充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中、高合金钢管道根部保护焊接用的充气装置,适合于不同规格、结构的管道根部焊接过程中的惰性气体输入。
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中、高合金钢管道根部保护焊接用的充气装置,包括与气罐连接的气管,所述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头,所述充气头为一端为圆管、另一端为扁管的不锈钢管,所述扁管上均匀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充气头的圆管端部与气管连接,所述扁管的端部密封。
优选方案:所述气管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量的阀门。
充气头的长度及出气孔的数量可根据待焊接管道的内径大小来设置,一般小口径管道所匹配的充气头的长度为15-25mm,其扁管上开设有4~6个出气孔,出气孔的孔径为1.5~2mm。
中口径管道所匹配的充气头的长度为25-35mm,其扁管上开设有10~14个出气孔;大口径管道所匹配的充气头的长度为25-35mm,其扁管上开设有16~20个出气孔,出气孔的孔径为1.5~2mm。
本实用新型将φ6×2的不锈钢管的一端加工成扁状,并在扁管上均匀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的孔径大小为1.5~2mm,扁管的端部封闭,然后将充气头的圆管端部与气管连接。工作时,将气管与惰性气体的气罐连接,然后将充气头的扁管从待焊接管道的坡口处伸入,向设置在管道坡口内两侧的密闭气室内输入惰性气体,并调节阀门来控制惰性气体的流量。等确定密闭气室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焊接作业。直至管道封底焊接完毕,方可关闭惰性气体的气罐,并移离充气头。从而保证了中、高合金钢管道的根部焊接质量;并且由于充气头的出气端为扁管状,且均匀开设出气孔,从而方便了在焊接前的充惰性气体保护操作,使操作简单,并可有效地排尽管道坡口内两侧的密闭气室内的空气,从而保证了管道根部的焊接质量;另外,本充气装置可根据待焊接管道的内径大小来选择充气头的长度和其出气孔的数量,从而更有效的保证管道焊接根部保护,并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装置适用于小口径管道、中大口径管道、单根管道、蛇形管道等不同规格、结构的管道根部焊接时向其充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其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本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头,1-1-扁管,1-2-圆管,1-3出气孔,2-气管,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中、高合金钢管道根部保护焊接用的充气装置,包括与气罐连接的气管2,所述气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头1,所述充气头1为一端为圆管1-2、另一端为扁管1-1的不锈钢管,扁管1-1的端部密封,扁管1-1上均匀开设有出气孔1-3;充气头的圆管1-2端部与气管2连接,气管2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量的阀门3。
充气头的长度及出气孔的数量可根据待焊接管道的内径大小来设置,一般小口径管道所匹配的充气头的长度为15-25mm,其扁管上开设有4~6个出气孔。中口径管道所匹配的充气头的长度为25-35mm,其扁管上开设有10~14个出气孔。大口径管道所匹配的充气头的长度为25-35mm,其扁管上开设有16~20个出气孔。
以上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而进行修改或变动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7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左除霜风口夹具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封头割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