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材条形试样拉伸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46412.5 | 申请日: | 2014-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8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毛建虎;蔡杏妹;朱文音;祝晓斌;侯小龙;杨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 地址: | 2131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条形 试样 拉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材条形试样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中,管材的拉伸性能的试验,通常是将管材切割一小段装夹在拉伸测试机上来完成,而不是整管测量,这样,从管材上截取的条形试样为圆弧形,最传统的装夹方法是将条形试样直接装夹,会使条形试样变形,影响试验精度。传统的装夹方法是在条形试件的两头分别打两个孔,然后将螺钉或销钉等穿入圆孔,然后固定螺钉或销钉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可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条形试样总是发生弯曲变形而影响测试结果,并且由于通孔到端头的壁厚太薄,在实验的过程中通孔容易破坏,导致试验停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夹具会改变样条的形状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问题,提供一种管材条形试样拉伸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材条形试样拉伸装置,包括主机、上夹具、下夹具和移动横梁,所述上夹具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装夹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在主机上方,所述第一装夹板中心开有供条形试样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装夹板的上表面开有跟条形试样头部形状吻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相同,所述下夹具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装夹板,所述第二装夹板中心开有供条形试样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装夹板的上表面开有跟条形试样头部形状吻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相同,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传动连接在移动横梁的中心,所述螺纹杆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位于移动横梁的下方。
将条形试样分别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然后旋转条形试样,至条形试样卡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后,主机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的解决了普通夹具导致条形试样变形形象测量结果的弊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条形试件三维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维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夹具三维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夹具三维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三维图。
图中:1.主机,2.上夹具,3.下夹具,4.移动横梁,5.第一固定板,6.第一装夹板,7.第一通孔,8.第一凹槽,9.第二固定板,10.第二装夹板,11.第二通孔,12.第二凹槽,13.螺纹杆,1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5所示的一种管材条形试样拉伸装置,包括主机1、上夹具2、下夹具3和移动横梁4,所述上夹具1包括第一固定板5和第一装夹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5固定安装在主机1正上方中心位置,所述第一装夹板6中心开有供条形试样通过的第一通孔7,所述第一装夹板6的上表面开有跟条形试样头部形状吻合的第一凹槽8,所述第一凹槽8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通孔7的中心相同,所述下夹具3包括第二固定板9和第二装夹板10,所述第二装夹板10中心开有供条形试样通过的第二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11与第一通孔7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装夹板10的上表面开有跟条形试样头部形状吻合的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通孔11的中心相同,所述第二凹槽12与第一凹槽8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9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3,所述螺纹杆13传动连接在移动横梁4的中心,所述螺纹杆13上设有螺母14,所述螺母14位于移动横梁4的下方。
将条形试样分别插入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11,然后旋转条形试样,至条形试样卡入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2后,主机1工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64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