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6352.7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6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D·瓦恩;托马斯·E·米勒;亨利·G·纳波姆斯诺;P·C·代顿;S·阿尔巴赫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接收器中使用的膜片以及这些装置的构造。
背景技术
这些年使用了各种类型的麦克风和接收器。在这些装置中,不同的电子元件一起被容纳在壳体或组件中。其它类型的声装置可包括其它类型的部件。这些装置可用于诸如助听器、个人音频耳机的听力器械中,或用于诸如蜂窝电话和计算机的其它电子装置中。
接收器电机通常包括线圈、轭、电枢(或簧片)和磁体。将电信号施加至线圈并在电机内产生磁场,从而导致电枢运动。电枢的运动导致膜片运动,从而产生声音。磁体、电枢和轭一起形成磁路。轭也可用于保持或支承磁体或其它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枢、线圈和至少一个磁体,所述接收器还包括膜片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还包括穿过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以允许由所述接收器产生的声音经由该第一开口离开所述接收器,其中,一音管联接至所述接收器并具有第二开口,其中,所述音管限定了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积,从而由所述接收器产生的声音离开所述第一开口、穿过所述容积并且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离开所述音管,其中,一声阻元件设置在所述音管的所述容积中。
所述声阻元件包括织物材料。
所述声阻元件包括穿孔板。
所述声阻元件包括多孔烧结板。
所述声阻元件包括开孔泡沫。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彻底地理解本公开,应该参照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在图中:
图1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的接收器的立体图;
图2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接收器的剖视侧视图。
熟练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仅针对简单和清楚的目的示出附图中的元件。还应该理解,可按照特定发生顺序描述或描绘特定行为和/或步骤,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种关于顺序的特定性并非实际要求的。还应该理解,除非本文中提出了特定含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术语和表达具有普通含义,与这些术语和表达关于它们对应的各个调查和学习领域的含义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实用新型容许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是附图中示出的并且本文将详细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公开将被看作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例证,而不旨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广义方面限于示出的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1至图2,描述了平衡电枢接收器10的一个示例。接收器包括限定内部和外部的壳体14。接收器10还包括基本设置在壳体14中的电机16,其包括线圈18、轭(或磁性支承结构)20和电枢22。表示将要产生的声音的电流流过线圈18。通过线圈18的电流使电枢22移位,这继而使特征部(例如,驱动销或杆)19移位,从而导致声设备(膜片)38振动,并产生期望的声音。声音通过壳体中的端口36并随后通过音管25离开。
如上所述,电机16包括电枢22、线圈18和磁性支承结构20。电机16还包括限定空间26的至少一个磁体24。线圈18形成通道28。由至少一个磁体24限定的空间26与由线圈18形成的通道28对齐。电枢22的一部分延伸穿过空间26和通道28。
接收器还包括穿过壳体14的第一开口36,以允许通过接收器10产生的声音经由第一开口36离开接收器10。音管25联接至接收器10并具有第二开口30。音管25限定与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30连通的容积32。通过接收器10产生的声音离开第一开口36、穿过容积32并在第二开口30处离开音管。声阻元件40设置在音管25的容积中。
在一些方面,声阻元件40包括织物材料。在其它方面,声阻元件40包括穿孔板。在另一些方面,声阻元件40包括多孔烧结板。在另一些方面,声阻元件40包括开孔泡沫。其它材料也是可以的。
本文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包括发明人已知的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应该理解,示出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6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