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45854.8 | 申请日: | 2014-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1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茜;孙洪军;户昶昊;宫宇宁;高飞;宋杨;吴迪楠;王建伟;苏磊;李培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上而下 逐层火驱注气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领域,涉及一种厚层块状稠油开采管柱,尤其是一种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
背景技术
火烧油层技术是一种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潜力的热力采油方法,它具有驱油效率高、油藏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我国从1958年起,先后在新疆,玉门,胜利,吉林和辽河等油田开展了火烧油层试验研究,而目前对稠油油藏进行火驱开采,一般采用单层笼统注气的方式,此种注气方式忽视了各层间的物性差异,因此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大大影响了开发效果;同时,对于不同厚度油藏采用笼统注气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注入气体与油水密度差的影响,火驱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重力超覆现象,而油藏厚度加大,重力超覆现象将会加剧。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实现了厚层油藏自上而下的逐层注气,大大改善了驱油效果,提高了驱油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其包括一外管柱及一放置于所述外管柱中的内管柱,两者之间形成有内环空,所述外管柱包括多个由上至下依次通过第一油管连接的带孔连通装置,各所述第一油管上分别套设有一封隔器,所述内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通过第二油管连接的伸缩管、阻火元件以及滑轮式带孔连通装置。
如上所述的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其中,位于最上侧上的所述带孔连通装置的上端连接有一油管管柱。
如上所述的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其中,所述滑轮式带孔连通装置的下端连接有一尾管。
如上所述的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其中,所述带孔连通装置为一筛管,所述滑轮式带孔装置为一滑套开关,所述阻火元件为一电缆保护器。
如上所述的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其中,所述外管柱及内管柱放置于一井下套管中,所述外管柱与所述井下套管之间形成有一外环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利用外管柱及内管柱相互配合,下入井下套管中形成的一同心管结构管柱,解决了针对不同厚度油藏均采用笼统注气有局限的问题,对于厚层油藏,可根据储层物性参数,将非均质性严重的地层划分为多个薄层,自上而下的逐层进行注气火驱,并分别对各层的注气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不仅有效解决了笼统火驱吸气不均、火线超覆严重的问题,也避免了分层后同时注气易造成各层间气窜的问题,大大改善了驱油效果,提高了驱油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利用外管柱的封隔器,有效将外管柱固定于井下套管,并分隔各层系;通过内管柱上的滑轮式带孔连通装置的移动,与相应位置的带孔连通装置相对,形成了由内到外的注气通道,实现了厚层油藏自上而下的逐层注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外管柱 10 第一油管
11 带孔连通装置 12 封隔器
13 油管管柱 2 内管柱
20 第二油管 21 伸缩管
22 阻火元件 23 滑轮式带孔连通装置
24 尾管 3 井下套管
H1 内环空 H2 外环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上而下逐层火驱注气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5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复合压裂火药药盒
- 下一篇:一种非金属柔性复合连续管采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