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3853.X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7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电科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9/04 | 分类号: | B60R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车顶 平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备领域,特别涉及到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是划归到车顶固定抽拉式安装平台结构的一种,主要用于中、小型通信车、干扰车等专用车辆的改装生产。
随着小型通讯车辆在各级管理部门进行大量装备,使用单位及部门对车辆使用的经济性和美观性,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现有的小型通讯车车顶设备安装平台主要有两种,其一,即设备安装平台与车顶直接进行栓接,栓接后不可拆卸;其二,通过通用的车顶架与安装平台进行栓接,然后固定到车顶上,这种拴接可拆卸。而上述这两种方式的车顶平台基本上全部为金属框架结构,部分平台的框架表面会铺设板材进行装饰,这种结构使车顶平台与车体本身的流线造型相互不匹配,因此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风阻系数有较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已知技术中车顶平台与车体本身的流线造型相互不匹配,因此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风阻系数有较大增加。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就需要创新地设计一种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以解决专用车辆车顶平台在行驶过程中避免较大风阻及与车身流线造型的匹配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包括一个厚度均匀的平台壳体,其特征在于,平台壳体的内侧采用网格式加强筋;安装天线的位置在平台壳体内部顶预埋孔处,平台的固定板为2mm厚的不锈钢角板;平台顶部是与原车车顶弧度一致的球面状结构;在与车顶接触的4个底角处开有排水口;平台壳体4条边卡处设置有汽车专用无缝接触的橡胶条;平台壳体表面用聚酯胶衣喷涂处理。
在进行真空负压成形前将表面喷涂材料均匀喷射在阴模表面后进行基材压制,可确保涂覆材质与基材最有效连接,增加涂覆材料的使用寿命。
平台固定时,通过平台固定板与车顶行李架进行栓接,所有固定螺栓均为不锈钢材料,固定时使用螺纹防松紧固剂。
为保证车辆外观的协调性,车顶平台采用玻璃钢真空负压成形技术加工,特点为整体重量轻,外形美观,抗冲击能力强。平台壳体的平均厚度为2.5mm,内部采用高5-10mm的网格式加强筋。安装天线的位置在壳体内部预埋固定用的不锈钢螺纹板,平台的固定板为2mm厚的不锈钢角板。为保证车顶的排水性,平台顶部是与原车车顶弧度一致的球面结构,同时在与原车车顶接触的4个底角处开有排水口。为保证平台壳体与车顶钢板的无缝接触,壳体的4边卡有汽车专用的橡胶条。平台表面为聚酯胶衣喷涂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安装结构的方式及平台特殊材料的使用,还提高了车顶平台的拆装便捷性及大幅降低了自身重量。经过改装样品车辆在长达3个多月各种使用环境的实际应用,和该结构使用材料的性能,可以保证该车玻璃钢车顶平台的使用时限不低于10年。
平台表面的设计承载强度为200kg以上,但考虑到对胶衣面的保护,所以禁止人员进行踩踏。
附图说明
图1为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与车体位置关系图;
图2为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图;
图3为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表示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与车体位置关系图;图中1为玻璃钢车顶平台,它置于车体2的顶部,通过平台固定板与车顶行李架进行拴接。
参照图2表示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图中在玻璃钢车顶平台1的四边角处设有平台固定板1-1,上表面上设有平台检修口1-2,其一侧设有天线安装预埋孔1-3。
参照图3表示玻璃钢车顶平台结构使用状态图,再四边角处的平台固定板1-1处,使用相应的M8固定螺钉1-4,使车顶平台与车底紧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电科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电科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3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通用支架的头枕调节按键
- 下一篇:一种外后视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