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2864.6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9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卜慧慧;蔡灯荣;刘正训;项根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组件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盒,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接线盒。
背景技术
接线盒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作用简单的来讲可以概括为两点:a)连接和传输功能;b)保护组件。接线盒设计是一门集电气设计、机械设计和材料科学相结合的跨领域的综合性设计。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通过太阳能电池进行光电转换的,而单个组件发出的电能传输到充电、控制系统中去,必须要通过接线盒进行传输;而且接线盒还是整个太阳能方阵的纽带将许多组件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发电的整体,所以接线盒在太阳能应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接线盒的电路输出是通过与组件的涂锡铜带连接在一起,而目前市场上存在各厂家、各类型号的接线盒引出线端子设计尺寸、样式类型均不相同,一般接线盒引出线端子宽度≤6mm及长度≤4mm,这对于去选择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的涂锡铜带的宽度,带来一定的困扰,不能兼容同种设计使用多种类型宽度的涂锡铜带,且采用不合适的引出线端子尺寸焊接会影响组件与引出线端子之间导电性能,降低组件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接线盒,同时兼容多种宽度的涂锡铜带使用,增大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的涂锡铜带与接线盒引出线端子的有效焊接面积,减少组件电阻的输出,提升组件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接线盒,包括盒体、引出线端子和电缆引出端子,所述
电缆引出端子设于盒体上,并通过盒体内部电路连接引出线端子,所述引出线端子设于盒体上的凹槽中,引出线端子的焊接平面为长方形,宽度的范围为8-10mm,长度的范围为5-6mm。
所述引出线端子为多个,并排平行设置。
所述引出线端子为4个。
所述引出线端子的焊接平面为多层压制的铜片。
所述引出线端子的焊接平面上镀有厚度大于或等于1mm的锡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增宽的引出线端子,引出线端子的焊接平面为长方形,宽度的范围为8-10mm,长度的范围为5-6mm,不受限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的涂锡铜带宽度影响,克服了因市场上的接线盒引出线端子尺寸、样式不同而带来焊接困难的缺陷,可以兼容多种宽度5-8mm范围的宽度涂锡铜带使用,满足焊接面积需求,生产便捷、简单。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增宽的引出线端子,将多层压制的铜片作为引出线端子的焊接平面,焊接平面为长方形且镀有厚度大于或等于1mm的锡层,克服了因不合适的引出线端子尺寸焊接而影响组件与引出线端子之间导电性能的缺陷,增大太阳能电池组件内涂锡铜带与接线盒的有效焊接面积,减少组件电阻的输出,提升组件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引出线端子的焊接平面上镀有厚度大于或等于1mm的锡层,防止铜片氧化,保持良好导通性能,进一步利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涂锡铜带与接线盒的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引出线端子,3、电缆引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接线盒,包括塑料材质的盒体1、引出线端子2和电缆引出端子3,电缆引出端子3设于盒体1的下侧壁,通过盒体1内部电路连接引出线端子2,同时盒体1内部电路由环氧树脂灌封胶灌封,引出线端子2设于盒体1上的凹槽中,引出线端子2的焊接平面为长方形,宽度D的范围为8-10mm,长度L的范围为5-6mm。
其中,引出线端子2的个数根据与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的关系进行设置,图1中,引出线端子2为4个,并排平行设置。引出线端子2的焊接平面为多层压制的铜片,且引出线端子2的焊接平面上镀有厚度大于或等于1mm的锡层,防止铜片氧化。
本实用新型可与宽度5-8mm范围的涂锡铜带兼容搭配使用,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涂锡铜带与接线盒的引出线端子2焊接可靠,同时增大组件内涂锡铜带与接线盒的有效焊接面积,减少组件电阻的输出,提升组件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2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风散热型储能太阳能光伏板
- 下一篇:自清洁型太阳能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