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1927.6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9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国;蒋国胜;何立强;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县强能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10;H01M10/613;H01M10/656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齐军彩;董金国 |
地址: | 05153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组合 圆柱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常用的代步工具,其供电装置一般选用铅酸电池或锂电池。铅酸电池出现故障时能够自由更换故障组件,维修十分方便,但其体积和重量较大,不能满足电动自行车在设计轻便灵巧等方面的要求。另外,铅酸电池的续航能力较差,充放电次数较少。锂电池中的钛酸锂电池具有使用寿命长、续航能力强和循环充放电次数多等有点,其循环充放电次数可达万次以上。另外,钛酸锂电池在过放情况下仍能够正常工作,特别适合电动自行车使用。但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维修不便,其串并联结构复杂,出现故障均需返厂维修;其散热效果较差,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并且其组件之间极易因晃动摩擦致使绝缘皮磨损,造成短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现有电动自行车和动力用锂电池中存在的串并联结构复杂和维修不便、散热效果较差以及晃动摩擦磨损绝缘皮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导线并联的一个以上的结构相同的锂电池模块。锂电池模块包括组合架和设置在组合架上的一个以上串联的圆柱锂电池。组合架包括盖板和底板,盖板设置有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圆柱锂电池固封设置在盖板和底板之间,相邻的圆柱锂电池之间的距离≥1mm。
具体的,盖板和底板为尺寸规格相同的长方形,盖板和底板的宽度大于圆柱锂电池的直径,二者之差≥1mm。
具体的,相邻的锂电池模块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交错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按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制造的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当其中某锂电池模块故障时,更换故障锂电池模块即可。该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中各个锂电池模块并联结构简单,无需返厂即可轻松更换故障的锂电池模块,维修方便快捷。2.组成该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的锂电池模块中,圆柱锂电池均固封在组合架内,并且相邻的圆柱锂电池之间的距离≥1mm,避免了因晃动摩擦致使绝缘皮磨损,杜绝了因摩擦引起的短路事故。3.盖板和底板的宽度大于圆柱锂电池的直径,能够在锂电池模块并联组装后保证相邻的锂电池模块之间散热顺畅,提高散热效果。4.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具体用电设备的要求,自由增减锂电池模块的数量以及每一组锂电池模块中圆柱锂电池的数量,该模块结构适用于所有圆柱型锂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碳酸锂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碳酸锂电池模块,2正极接线端子,3负极接线端子,4盖板,5底板,6圆柱锂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实施例的组成包括由导线并联的7个结构相同的锂电池模块1。
参照图3,实施例中锂电池模块1包括组合架和设置在组合架上的5个串联的圆柱锂电池6。组合架包括盖板4和底板5,盖板4设置有正极接线端子2和负极接线端子3,圆柱锂电池6固封设置在盖板4和底板5之间,相邻的圆柱锂电池6之间的距离为1mm。盖板4和底板5为尺寸规格相同的长方形,盖板4和底板6的宽度大于圆柱锂电池6的直径,二者之差为3mm。
当本实施例的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中出现1组故障锂电池模块,则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的整体工作性能降低,基本与该故障锂电池模块的工作性能持平,即模块组合型圆柱锂电池的整体工作性能由其组成的锂电池模块中性能最差的那一组的工作性能决定,这种现象即“木桶效应”。本实施例中,各个锂电池模块通过导线并联连接,电路结构简单,当某锂电池模块故障时,只需更换该故障锂电池模块即可完成维修。正常工作时,可以根据具体用电设备的需要自由添加锂电池模块,以满足不同场合的用电需要。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县强能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赵县强能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1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栅极耳连接处余膏清理装置
- 下一篇:入壳机电池壳抓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