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脱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1820.1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7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庆洲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111 山东省济宁市兖***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脱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水稻脱粒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是一个极其古老的作物。据考古发现,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栽培稻有2个种即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其中亚洲栽培稻种植面积大,遍布全球各稻区,所以称之为普通栽培稻。
脱粒机为收割机械,指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机械,主要指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根据作粮物的不同,脱粒机种类不同。如“打稻机”适用于水稻脱粒;用于玉米脱粒的称为“玉米脱粒机”等等。打稻机俗称“打谷机”,为最常见水稻脱粒机械。需要先将水稻收割以后,通过这种机械将水稻谷粒与茎秆分离。打稻机分为二类,一类依靠人力驱动,称为“人力打稻机”,为半机械化工具;将打稻机改为动力驱动,则称为“动力打稻机”。打稻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水稻收割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力。
现有的水稻脱粒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分离出的谷粒中含有许多茎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人工分离,十分麻烦,另外,现有的脱粒机的出料口均没有固定麻袋的装置,出料时还需要人工拿持住麻袋,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水稻脱粒机,该水稻脱粒机分离效果好,操作省时省力,解决了现有水稻脱粒机结构设计不合理,分离效果差,费时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稻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机包括呈方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一对脱粒辊,所述脱粒辊上具有多个脱粒齿,所述脱粒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脱粒辊之间为入料口,所述壳体内入料口的下方处具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固连在所述壳体内壁上,所述分离板上具有若干个通粒孔,所述分离板与所述入料口之间还有吹料装置,所述吹料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壳体一侧外壁上的罩壳,所述罩壳内具有风叶,所述罩壳内具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连于所述风叶,所述风叶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入料口,所述壳体另一侧的侧壁上具有废料口,所述废料口连通所述分离板,所述壳体的下方还具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一对转动筒,所述转动筒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转动筒上具有传送带,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外端,所述出料口下方处还具有固袋装置,所述固袋装置包括一呈圆筒形的置袋筒。
本水稻脱粒机的大致工作过程如下:将收割完毕的水稻从入料口放入,在脱粒齿的作用茎杆和谷颗迅速分离,在下落至分离板的过程中,吹料结构工作使散碎的茎杆吹向废料口,从废料口排出,使谷粒通过通粒孔中落入出料装置上,该过程实现了茎杆于谷粒的分离,通过吹料的形式分离,分离效果好,设计巧妙,落下的谷粒通过传送带的输送落入麻袋中,麻袋事先放置在置袋筒内实现固定,不需人工拿持,使操作者可进行其他工作,省时省力。本脱粒机加工出的谷粒含有杂物少,脱粒干净。
上述的一种水稻脱粒机中,所述废料口处具有导向板。
废料通过导向板排出,防止废料下落进入麻袋中,设计周全。
上述的一种水稻脱粒机中,所述分离板朝所述废料口向下倾斜设置。
呈倾斜设置的分离板使在吹料的过程中,飞起的废料不会触碰到分离板从而浸入出料装置内,使茎杆能够彻底的分离。
上述的一种水稻脱粒机中,所述传送带朝所述出料口向下倾斜设置。
使谷粒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势进入麻袋中,减少了传送带的负担。
上述的一种水稻脱粒机中,所述置袋筒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连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固连于所述置袋筒。
连接板实现置袋筒的固定,使置袋筒与壳体连为一体。
上述的一种水稻脱粒机中,所述置袋筒由铰接部和固定部组成,所述铰接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部上。
铰接部可打开,当麻袋蓄满谷粒时,打开铰接部将麻袋取出即可,该种结构的置袋筒使取袋方便,打开铰接部就可取袋,设计巧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庆洲,未经黄庆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1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揉搓、钉齿组合式玉米脱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省力摘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