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极性分析物的定位与浓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1443.1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5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张秀美;黄保华;吴家强;黄庆华;杨少华;许传田;黄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M1/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极性 分析 定位 浓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极性分析物的定位与浓缩装置,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内的极性物质富集技术。
背景技术
生物物质的特性及功能研究需要大量的该物质,而很多生物物质的自然存在富集程度低,人工制备浓度小,需要进行浓缩,提高物质的浓度后再进行相关的研究。现行的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离心和蒸发,这些方法费时费力且会影响生物物质的活性;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有差减抑制杂交等,此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且只适用于基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极性分析物的定位与浓缩装置,其具有操作简便、浓缩率高并且不影响生物极性物质活性的优点。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极性分析物的定位与浓缩装置,包括贮存极性分析物的分析物贮存池、贮存废液的废液贮存池以及连通分析物贮存池与废液贮存池的通道,所述分析物贮存池和废液贮存池作为一对直流电极连接至一直流电源,通道的两侧作为一对交流电极连接至一交流电源,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在通道上形成叠加电场,并且交流电场的强度等于或稍强于直流电场,叠加电场处设有微孔玻璃板,微孔玻璃板下设有生物半透膜。叠加电场处交流电场的强度和频率可使极性物质停滞而不再沿通道前行,从而形成极性分析物富集区,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源在通道的长度方向上形成直流电场,所述交流电源在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交流电场,直流电场与交流电场在通道上形成叠加电场。
进一步的,所述微孔玻璃板下面设有分析物富集贮存池,生物半透膜位于分析物富集贮存池里。
进一步的,所述微孔玻璃板上微孔的直径为0.5-5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大部分生物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胞、细胞器等)在电场中会产生偶极矩随电场移动的原理,在分析物贮存池与废液贮存池的两端施加一直流电源,在通道的两侧施加一交流电源,生物物质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运动至叠加电场后停止沿通道运动,完成生物物质的定位与富集。另外叠加电场处设有微孔玻璃板和生物半透膜,可以完成生物物质的过滤与浓缩。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极性分析物的定位与浓缩装置不影响生物物质的活性,并且操作简便,浓缩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析物贮存池,2、废液贮存池,3、通道,4、直流电源,5、交流电源,6、微孔玻璃板,7、生物半透膜,8、分析物富集贮存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和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生物极性分析物的定位与浓缩装置,包括贮存极性分析物的分析物贮存池1、贮存废液的废液贮存池2以及连通分析物贮存池1与废液贮存池2的通道3,所述分析物贮存池1和废液贮存池2作为一对直流电极连接至一直流电源4,通道3的两侧作为一对交流电极连接至一交流电源5,直流电源4与交流电源5在通道上形成叠加电场,交流电场的强度等于或稍强于直流电场,因此可使极性物质停滞而不再沿通道前行,从而形成极性分析物富集区,叠加电场处设有微孔玻璃板6,微孔玻璃板6下设有生物半透膜7。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4在通道3的长度方向上形成直流电场,所述交流电源5在通道3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交流电场,直流电场与交流电场在通道3上形成叠加电场。
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玻璃板6下面设有分析物富集贮存池8,生物半透膜7位于分析物富集贮存池8里。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玻璃6的直径为20μ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1)在废液贮存池2和连接通道3上加满含电解离子的常用缓冲液(如TAE);(2)在分析物贮存池1中加入生物极性分析物(主要包括核酸、蛋白质、病毒等),接通直流电源4和交流电源5;(3)生物极性分析物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慢慢移动,直到到达叠加电场区;(4)极性分析物在两电场的作用下停止往前运动,在叠加电场中停滞,形成极性物质的富集区;(5)微孔玻璃板6位于叠加电场处,其下为生物半透膜7,在重力作用下极性分析物会逐步透过微孔玻璃板6,进入微孔玻璃板6与生物半透膜7形成的空间;(6)生物半透膜7只允许水、离子等小分子通过,此时的极性分析物液体中的水和离子慢慢通过生物半透膜7,而生物物质留在生物半透膜7之上,进一步完成极性生物物质的浓缩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14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