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9720.5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8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俞黎明;罗玉龙;周培良;汪晓承;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00 | 分类号: | F16N1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4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排量 机油 控制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排量泵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可变排量机油泵通过改变其排量来调节流量,从而使得油泵实际排油量更加贴近发动机实际所需流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而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流量是通过其内部的增排量腔和减排量腔之间的压力差进行调控的,其中,增排量腔和减排量腔在泵体内通过摆动环隔开。在泵体内设有用于调节增排量腔和减排量腔压力平衡的弹簧,增排量腔和减排量腔之间的压力差可以引起弹簧的压缩和张开,进而导致泵体内部摆动环的偏心距,而偏心距的改变即可最终导致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流量发生改变。
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控制可分为两种,即被动调节和主动调节。被动调节由反馈油压直接作用于机油泵的变排量腔,存在响应滞后,油压控制不精确的问题;现有的主动调节响应灵敏,但是部分工况存在调节不稳定的缺点,该缺点由很多因素决定,包括用于调节控制油路油压的调节阀弹簧系数、调节阀内的阀芯结构、泵体内的偏心环弹簧系数等,尤其是在低温情况下由于机油泵内介质的流动性能差,在泵体开始工作的初期响应容易滞后,一旦工作状态稳定下来,调节变得比较灵敏,以至于在工作初期到稳定的工作状态这一过程中容易造成主动调节的响应不够灵敏和调节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机油泵排量调节稳定且响应灵敏的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包括通过出油道与发动机连通的可变排量机油泵,可变排量机油泵通过进油道与油箱连通,可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体、摆动环和转子,泵体内设有增排量腔和减排量腔,它还包括与可变排量机油泵相通的调节阀,调节阀包括阀座和阀芯,阀座内设有供阀芯滑动配合的阀腔,阀芯一端与阀座内壁之间设有弹簧;减排量腔通过第一流道与阀腔连通,增排量腔通过第二流道与阀腔连通,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设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上设有节流孔,阀腔与油箱之间设有第四流道;阀芯外周壁设有用于连通或断开第二流道与第四流道的环形凹槽;阀芯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滑动配合在阀座内的伸出端,出油道上外接有推动伸出端在阀座内滑移的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阀芯和阀座可以灵敏地实现可变排量机油泵的低压状态和高压状态,减排量腔流经第一流道的反馈油一路流向第三流道,一路流向阀座内的阀腔,由于第三流道上的节流孔的阻尼作用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反馈油的油压流向阀座内的阀腔并推动阀芯移动,同时,通过切换调节装置的档位可以将出流道上的油压作用到伸出端上,对伸出端的轴向方向施加一个推动力以使得阀芯在阀腔内的滑移更加灵敏和迅速,进而压缩弹簧,通过环形凹槽提供的阀腔导通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从而使得增排量腔通过第二流道排出的油压直接流向油箱,增排量腔压力降低,即减排量腔压力大于增排量腔压力,阀体内部的摆动环偏心距改变并压缩泵体内的弹簧以减小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排量,进而达到低压状态;当弹簧对阀芯作用力大于减排量腔的油压时,断开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进而增排量腔通过第二流道排出的油压作用在阀芯的环形凹槽侧壁上,而并没有通过第四流道直接流向油箱,同时,通过切换调节装置的档位可以使得伸出端与阀座之间阀腔的油压直接向油箱卸载,以使得增排量腔的压力升高,增排量腔压力大于减排量腔压力,阀体内部的摆动环偏心距改变并压缩泵体内的弹簧以加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排量,进而达到减排量状态;在上述两种状态下,节流孔可以在两种状态之间发生改变的瞬间起到先导的作用,避免两种状态切换过于突然而导致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排量改变显得过于突兀,即影响到排量的稳定性,通过节流孔的设置可以使得可变排量机油泵在其排量改变时的稳定性和灵敏性之间得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一个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五流道、第六流道和第七流道;第五流道一端与出流道连通,另一端与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连通;第六流道一端与油箱连通,另一端与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连通;第七流道一端与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连通,另一端与阀腔连通以推动伸出端移动。通过上述管路和换向阀的设置,使得阀芯上的伸出端在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撤换过程中响应更加迅速和灵敏,并且切换的操作也更加方便快捷,只需要控制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档位即可实现高压模式和低压模式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97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