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滑型儿童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9230.5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6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苏鹏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鹏鸣 |
主分类号: | G02C5/12 | 分类号: | G02C5/12;G02C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州市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滑 儿童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镜,尤其涉及一种防滑型儿童眼镜。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眼睛近视的情况,如果不对其进行矫正,则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对于儿童来说,采用眼镜矫正为最基本的手段,但是因为儿童好动的天性,采用常规的眼镜架会非常容易滑动,限制儿童的活动,如果出现活动过于激烈,则会导致眼镜掉落等情况;同时传统的眼镜采用小型鼻托,因为其受力面积小,鼻托对儿童鼻梁的某些部位压强较大,会使鼻托位置产生形变,严重者可能在长大后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滑型儿童眼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防滑型儿童眼镜,包括镜架、两个镜腿和两个镜片,所述眼镜还包括“U”型鼻托和两个防滑装置,所述鼻托安装在两个所述镜片之间,且所述“U”型鼻托的开口向下,两个所述防滑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眼镜的两个所述镜腿上。
“U”型鼻托可以增大鼻托与儿童鼻梁的接触面积,在同样的压力下,使接触处受到的压强变小,能够有效的减少眼镜对鼻梁的压迫;同时设置在两个镜腿上的防滑装置能够减少眼镜的滑动,避免其滑落。
具体地,所述防滑装置由防滑架和“n”型固定夹组成,所述固定夹安装在所述镜腿上,所述防滑架固定在所述固定夹的外侧,所述防滑架的形状与儿童的耳廓轮廓相似。
具体地,所述防滑架包括硅胶套和成型内骨架合金丝,所述合金丝设置在所述硅胶套内部。
防滑装置的防滑架内的合金丝能够根据儿童耳廓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能够使儿童得到最舒适的佩戴体验。
具体地,所述固定夹的外侧边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夹的内侧边上设置有螺母凹槽,所述固定夹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夹开口距离的紧固螺栓,
通过调节紧固螺栓可以使固定夹与镜腿固定或者不固定,所以可以根据儿童耳朵到前端的实际距离灵活的调节防滑装置的位置,使其能够达到防滑作用。
优选地,所述鼻托为充气渐开型鼻托,所述“U”型鼻托开口间的距离大于其连接处的距离,且所述鼻托内部设置有成型支撑架。
充气型鼻托能够增大与鼻梁的接触面积,且能增加其柔软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防滑型儿童眼镜通过防滑装置,使儿童在佩戴眼镜后,不会因其运动而使眼镜出现滑动,同时通过“U”型充气鼻托能够在增加其鼻托的柔软性的同时增大其与鼻梁的接触面积,减小对鼻梁的压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滑型儿童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滑型儿童眼镜,包括镜架1、两个镜腿2、两个镜片3、“U”型鼻托4和两个防滑装置5,鼻托4安装在两个镜片3之间,且“U”型鼻托4的开口向下,两个防滑装置5分别安装在眼镜的两个镜腿2上,防滑装置5由形状与儿童的耳廓轮廓相似的防滑架52和“n”型固定夹51组成,固定夹51安装在镜腿2上,防滑架52固定在固定夹51的外侧,防滑架52包括硅胶套55和成型内骨架合金丝54,合金丝54设置在硅胶套55内部,固定夹51的外侧边上设置有通孔,固定夹51的内侧边上设置有螺母凹槽,固定夹5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固定夹51开口距离的紧固螺栓53,鼻托4为充气渐开型鼻托4,“U”型鼻托4开口间的距离大于其连接处的距离,且鼻托4内部设置有成型支撑架41。
本实用新型防滑型儿童眼镜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前先根据使用者的耳廓形状对防滑装置5的防滑架52内的成型内骨架合金丝54的形状进行调节,使其能与儿童的耳廓完全契合,然后再根据使用者耳朵与面部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防滑装置5的固定夹51的紧固螺栓53使固定夹51可以在镜腿2上进行滑动,使之能达到良好的佩戴体验;“U”型充气鼻托4能够增大与鼻梁的接触面积,且能增加其柔软性,防滑装置5能够将眼镜与儿童的耳廓固定,使其在佩戴眼镜后,不会因其运动而使眼镜出现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鹏鸣,未经苏鹏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9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