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接线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38664.3 | 申请日: | 2014-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1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蒋伟刚;张磊;吴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 接线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偶接线柱,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排气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接线柱,用于输出排气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势信号。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航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配套排气温度传感器的研发需求,在研制过程中,考虑与其集电环的可靠性连接而需要专门设计性能优越的热电偶连接结构。
以往的热电偶式排气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出方式有接线柱式、接线片式和电连接器式三种,其中后两种由于应用特殊环境下的结构性能差而被弃用,但现有的热电偶接线柱仍存在结构上的不少缺点,例如传统热电偶接线柱装接后将会发现无法密封,抗扭矩小、后续连接作业难度大等问题。
在航空领域对排气温度传感器产品体积、重量控制严格,对其绝缘性能和结构强度要求又都比较高的情况下,寻求热电偶接线柱的突破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排气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接线柱,解决传统热电偶接线柱无法密封和抗扭距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排气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接线柱,其特征在于由底座、连接套、盖、基座和陶瓷座组装构成,其中所述盖套接在陶瓷座顶部且两者重叠设有适于底座插接的穿孔,所述连接套套接于底座与盖相连处的外侧钎焊相连,所述基座套接于陶瓷座及盖外侧与连接套钎焊相连,且基座呈朝近底座向外径外扩的梯形圆柱体,并且所述陶瓷座为具一定结构强度和绝缘特性的复合金属化陶瓷座体。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具有自外扩根部朝向接线柱插接方向的一段与陶瓷座相贴合的等外径区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通过某新型航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配套排气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实践,密封效果良好,且传感精度大幅提升,实用性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电偶接线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电偶接线柱与传感器的装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接线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从图示可见,它是由底座1、连接套2、盖3、基座4和陶瓷座5组装构成。其装接结构为:盖3套接在陶瓷座5顶部且两者重叠设有适于底座插接的穿孔,连接套2套接于底座与盖相连处的外侧钎焊相连两者(图中A所示)。而基座4套接于陶瓷座5及盖3外侧与连接套2钎焊相连(图中B所示),且基座4呈朝近底座向外径外扩的梯形圆柱体(与楔形相近似),并且基座4具有自外扩根部朝向接线柱插接方向的一段与陶瓷座相贴合的等外径区段。
此外,陶瓷座为具一定结构强度和绝缘特性的复合金属化陶瓷座体,它利用镍铬、镍硅、玻封合金、无氧铜以及氧化铝陶瓷五者膨胀系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匹配的特性,将功能材料与结构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传感器信号传输的电气绝缘和可靠性连接,并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结构强度。
如图2所示,是某排气温度传感器8的结构示意图,而本创作的热电偶接线柱则对应装接于该排气温度传感器8上,分别包括正极热电偶接线柱61和负极热电偶接线柱62。从图示可见,由于基座的特殊结构,使得该热电偶接线柱装接后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热电偶合性能,而且抗扭距性能也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便于后续连接作业。
综上可见,应用该热电偶接线柱,通过某新型航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配套排气温度传感器的实践,密封效果良好,且传感精度大幅提升,实用性显著。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8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