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6364.1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8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解立峰;宋庆学;匡蕾;姚箭;孙明义;王海洋;施祖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7/04 | 分类号: | F16L5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燃 易爆 压缩 气体 液体 管道 阻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燃抑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在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路上的阻火装置,主要有金属网型、波纹型、填料型、多孔板型等几种,其原理是通过传热效应和器壁效应阻止管道内火焰传播。阻火装置将运输管道分为多个部分,火焰在管道传播时,当管径减小,由于热传导和器壁效应,热损失就逐渐加大,燃烧温度和火焰传播速度就相应降低。当管径小到某个极限值时,管壁的热损失大于反应热,从而使火焰熄灭。但当普通的火焰燃烧转为爆燃乃至爆轰时,管道内温度和压力迅速上升,阻火装置并不能阻抑冲击波的传播,很容易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损坏,不能防止管道的进一步破坏。
常见的抑爆装置包括被动式抑爆装置和主动式抑爆装置。被动式抑爆装置是由超前于爆炸火焰传播的压力波,将盛装抑爆剂的容器击碎或使容器掀翻,使抑制剂分散,形成高浓度的岩粉云或水雾带,当滞后于压力波和爆风的爆炸火焰到达时恰好被抑制扑灭。主动式抑爆装置是爆炸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爆炸产生的光、热或压力,发送信号给抑制剂喷洒装置,喷洒装置立即快速喷洒抑制剂,达到抑爆效果。而这些抑爆装置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发生相应不及时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该装置能够使管道内的火焰与冲击波强度迅速衰减,直至消失,从而达到阻燃抑爆的效果。并且当装置受冲击波影响发生损坏时,填充的阻火剂能够及时在装置周围形成灭火环境进行灭火,防止二次破坏。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包括盘管,外壳和阻火剂,所述盘管设有入口和出口,盘管设置于外壳内,入口和出口伸出外壳,阻火剂填充在外壳内与盘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盘管作为输送管道,由于冲击波拐角效应,进入盘管中的火焰与冲击波强度会迅速连续衰减,直至消失,从而达到阻燃抑爆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输送管道能够视情况更换不同管径管道,由于临界管径效应,进入盘管中的火焰与冲击波会发生衰减,不能稳定传播,逐渐消失,从而达到阻燃抑爆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盘管外设置有外壳,外壳与盘管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阻火剂,当装置受冲击波影响发生破裂时,阻火剂能够及时抑制泄漏物料起火,防止二次破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蚊香状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由盘管2,外壳1和阻火剂3构成,盘管2设有入口和出口,盘管2设置于外壳1内,入口和出口伸出外壳1,阻火剂3填充在外壳1内与盘管2之间。
盘管管长:1~5m;管内径(d1):10~40mm;曲率半径(r):20~320mm;螺距(d2):20~90mm。
盘管2的入口和出口处设置有接头。
外壳1内与盘管2之间填充的阻火剂3为惰性气体,其压力范围:0~2.5Mpa。
外壳1内与盘管2之间填充的阻火剂3为固体阻火剂,密度范围:0.5~2.5g/cm3。
结合图1:
实施例1:
一种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由弹簧状盘管2,外壳1和阻火剂3构成,弹簧状盘管2设有入口和出口,弹簧状盘管2设置于外壳1内,入口和出口伸出外壳1并分别与输送管道通过法兰连接,外壳1内与弹簧状盘管2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0.8g/cm3的干粉灭火剂。由于临界管径效应与拐角效应,进入弹簧状盘管2中的火焰与冲击波强度会迅速连续衰减,直至消失,从而达到阻燃抑爆的效果。当装置外壳1受冲击波影响损坏时,填充的干粉灭火剂可以及时抛洒出来,在装置周围形成灭火环境,进行局部灭火。同时如果弹簧状盘管2发生破裂,阻火剂3可以及时抑制泄漏物料引起火。
结合图2:
实施例2:
一种可燃易爆压缩气体和液体管道阻燃抑爆装置,由蚊香状盘管2,外壳1和阻火剂3构成,蚊香状盘管2设有入口和出口,蚊香状盘管2设置于外壳1内,入口和出口伸出外壳1并分别与输送管道焊接,外壳1内与蚊香状盘管2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2Mpa的惰性气体。由于临界管径效应与拐角效应,进入蚊香状盘管2中的火焰与冲击波强度会迅速连续衰减,直至消失,从而达到阻燃抑爆的效果。当装置外壳1受冲击波影响损坏时,填充的惰性气体可以及时抛洒出来,在装置周围形成灭火环境,进行局部灭火。同时如果蚊香状盘管2发生破裂,阻火剂3可以及时抑制泄漏物料引起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6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