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漏斗车整体吊装的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固定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6128.X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0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谢斌;曾丁轩;汤楚强;何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2 | 分类号: | B61F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万仲达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漏斗 整体 吊装 转向架 车体 连接 固定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漏斗车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漏斗车整体吊装的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铁路漏斗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整车吊装已成为铁路漏斗车的一个发展方向,现有的铁路漏斗车整体吊装前一般需先用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固定组件对转向架和车体进行连接固定,以防止在吊装过程中,两者发生相对移动或分离。现有的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固定组件一般采用U型吊,该U型吊包括两个吊耳、两个吊环和一块拉板,两个吊耳的上端分别挂在车体中梁的两侧,两个吊耳的中部分别联接在拉板的两端上,两个吊耳的下端分别与两个吊环相连,两个吊环分别套在转向架上车轴的两端。实际使用时,U型吊需成对使用,两个U型吊分别安装在同一转向架上的两车轴上。这种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固定组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该U型吊虽然能很好的保证转向架竖直和水平横向的约束,但当车体在整体吊装或者海运时,如果车体水平纵向倾斜角度过大,则转向架也会沿车体纵向移动,而转向架沿车体的纵向移动会对心盘里的中心销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存在安全风险;
2、如果车体中梁两侧对应卡接U型吊的位置为变截面,则当转向架沿车体纵向移动到截面小的位置时,转向架会从车体上脱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固定牢固的用于漏斗车整体吊装的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固定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用于漏斗车整体吊装的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固定组件,包括U型吊总成,所述U型吊总成又包括两个吊耳、两个吊环和一块拉板,所述两个吊耳的上端分别设有用于卡接中梁的卡口,所述两个吊耳的中部分别与所述拉板的两端相联,所述两个吊耳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吊环相连,所述连接固定组件还包括纵向固定总成,所述纵向固定总成包括上端可卡接在所述中梁上的卡板、连接在所述卡板上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螺纹孔和插装在所述螺纹孔内的卡紧螺栓,所述卡紧螺栓的卡紧端朝向所述中梁;使用时,所述纵向固定总成成对安装,两个所述纵向固定总成安装在同一转向架上的两个所述U型吊总成的外侧,且所述卡板与对应所述吊耳紧贴布置。通过采用在紧贴吊耳外侧的位置分别加设纵向固定总成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转向架可能沿车体纵向移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连接牢固度,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操作简单。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板与所述吊耳均竖直布置,所述支撑板水平布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当然,也可采用折弯工艺将卡板与支撑板做成整体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紧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紧螺栓的卡紧端套装有防松螺帽,加设的防松螺帽能有效地防止卡紧螺栓在螺纹孔内发生转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采用在紧贴吊耳外侧的位置分别加设纵向固定总成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转向架可能沿车体纵向移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转向架与车体之间连接的牢固度,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操作简单;
2、加设的防松螺帽能有效地防止卡紧螺栓在螺纹孔内发生转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转向架与车体之间连接的牢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纵向固定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纵向固定总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纵向固定总成去掉卡紧螺栓和防松螺帽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纵向固定总成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U型吊总成1,吊耳1a,吊环1b,拉板1c,纵向固定总成2,卡板2a,支撑板2b,螺纹孔2c,卡紧螺栓2d,防松螺帽2e,中梁3,转向架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61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