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层流冷却系统流量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5498.1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3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康新成;吴发明;蒋利;徐鹏;翟宝林;易光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流 冷却系统 流量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位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流冷却系统流量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热轧生产线常规层流冷却装置中,所有集管精确达到设计的流量值,是高效率层流冷却的基本条件,是带钢轧制过程中,计算机精确控制直接关系产品质量的“CT”温度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热轧生产线层流冷却系统普遍采用玻璃管式水位高度显示装置直接容纳冷却水,由于水质的影响,玻璃管内壁容易污染,造成水位观察困难,严重时无法查看水位高度,使水位调节不准确,造成集管流量控制出现误差,影响产品质量。层流冷却系统每一根集管都装有水位高度显示装置,一般在60~80个,玻璃管式水位高度显示装置的玻璃管无法进行内壁清扫,更换的工作量很大,成本、及工人的劳动强度都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升层流冷却装置流量控制精度和效率,降低维护难度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层流冷却系统流量监控装置,包括:基准浮筒以及多个分支浮筒;
所述基准浮筒与所述层流冷却系统的端部集管组相连;所述分支浮筒与所述层流冷却系统的其余集管组相连;
所述基准浮筒包括:管体、浮筒、浮标以及连杆;
所述管体与冷却集管相连,容纳一定冷却水,所述浮筒位于所述管体内,浮于冷却水中;所述浮筒顶部通过连杆与所述浮标相连,且所述浮标始终位于所述管体上方;
其中,所述分支浮筒与所述基准浮筒的结构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流冷却系统流量监控装置通过多个浮筒组成水位监测阵列,通过设立基准浮筒并使分支浮筒与之保持一致的水位显示,从而实现层流冷却系统所有集管的流量一致的控制效果,进而提升冷却性能;避免流量不一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同时,浮筒通过浮标观测水位,大大降低了水质对水位观察的影响,从而保证流量控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流冷却系统流量监控装置,包括:基准浮筒以及多个分支浮筒;
基准浮筒与层流冷却系统的端部集管组相连,根据实际的冷却操作需要调整端部集管组的流量达到预定流量,观测此时的浮筒显示高度,并以此作为基准水位;分支浮筒与层流冷却系统出端部集管组之外的其余集管组相连,分别通过水位表征其实时流量。在层流冷却系统动作过程中,要求所有的集管组的流量一致,因此调节除端部集管组外的集管组,使分支浮筒的水位高度与基准浮筒水位保持一致,从而使层流冷却系统的所有集管组保持一致的流量。以浮筒的水位为中间量,替代具体的流量测量,大大降低了流量测控难度;同时,通过基准浮筒控制分支浮筒,实现层流冷却系统所有集管流量一致性的控制,简单而高效。
基准浮筒包括:管体3、浮筒4、浮标7以及连杆5;
管体3通过弯管2以及紧固法兰1与冷却集管相连,保持管体3高于冷却集管,是管内容纳一定冷却水;浮筒4位于管体3内,浮于冷却水中,表征此时冷却集管的流量;浮筒4顶部通过连杆5与浮标7相连,且所述浮标始终位于所述管体上方,通过观测浮标表征流量。从而使得浮筒水位观测直接无障碍,避免水质对观测的影响;其中,分支浮筒与基准浮筒的结构一致,保证流量控制标准的统一,提升控制精度。
在管体3顶端设置堵帽6,堵帽6中心设置通孔,便于连杆5通过;一方面约束连杆5的横向晃动,拨正浮筒重心稳定;另一方面遮挡环境杂质进入,影响浮筒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层流冷却系统流量监控装置通过多个浮筒组成水位监测阵列,通过设立基准浮筒并使分支浮筒与之保持一致的水位显示,从而实现层流冷却系统所有集管的流量一致的控制效果,进而提升冷却性能;避免流量不一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同时,浮筒通过浮标观测水位,大大降低了水质对水位观察的影响,从而保证流量控制的效率。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54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对不锈钢表面进行拉丝的装置
- 下一篇:毁形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