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泥沙磨损的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4198.1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辉;潘再兵;徐金星;闵思明;霍幼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7/04 | 分类号: | F04D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沙 磨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更具体地说,涉及防泥沙磨损的泵。
背景技术
水泵在工作时,如果通过其内的水流含有大量的泥砂,则坚硬的泥砂颗粒将撞击和磨损过流部件的表面,从而使机件发生疲劳甚至损坏。水泵磨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轻时需检修处理,重时需要更换零部件甚至更换水泵。
在全国的大中型泵站中,由于水流泥沙磨损而造成的主泵损坏、效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是目前困扰大中型泵站设备检修的一个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水流泥沙磨损导致泵寿命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泥沙磨损的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泥沙磨损的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平衡鼓、压出段、叶轮、背叶片、拦沙环、抛沙环型槽。衬套套装于平衡鼓的表面,衬套、平衡鼓和叶轮同轴设置,压出段设置于叶轮的侧面,压出段的入口位置正对叶轮的出口位置。叶轮包括后盖板,后盖板的背面设有背叶片,背叶片和后盖板之间设有拦沙环。衬套外侧的泵体上、与背叶片相对的位置开有抛沙环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背叶片、拦沙环与后盖板铸造成一体,拦沙环的高度与背叶片的高度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叶轮的中心为中空柱体结构,衬套、平衡鼓和叶轮均安装于泵的泵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背叶片的数量为6片,均匀分布地固定在拦沙环的圆周上,背叶片的固定方向为拦沙环的径向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拦沙环为圆环接口,其直径大于平衡鼓,小于后盖板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抛沙环型槽为圆环形凹槽,其直径大于拦沙环的直径,小于后盖板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压出段呈一端大口、一端小口的喇叭口结构,压出段的小口正对叶轮,大口朝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泥沙介质对泵内平衡鼓的磨损,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将泵内泥沙颗粒排出,防止其对平衡鼓造成磨损,从而提高泵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防泥沙磨损的泵的截面图;
图2A和2B是叶轮的截面图;
图3是压出段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了避免主泵不受磨损的破坏,保证泵站安全可靠运行,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将泵内泥沙颗粒排出,从而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泥沙磨损的泵,包括衬套1、平衡鼓2、压出段3、叶轮4、背叶片5、拦沙环6、抛沙环型槽7。下面来详细说明上述各个部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
如图1,衬套1是一个空心圆柱体,衬套1套装于平衡鼓2的表面。平衡鼓2也是一个空心圆柱体,厚度要大于衬套1。衬套1,平衡鼓2和叶轮4位于泵的中心,它们同轴设置。泵的正中则设置泵轴9,泵轴9为实心圆柱体,它穿过衬套1,平衡鼓2和叶轮4。
如图2A和2B,叶轮4为一个中空圆盘,叶轮4由后盖板8,背叶片5,拦沙环6组成,背叶片5、拦沙环6与后盖板8铸造成一体,形成了叶轮4。叶轮4的中心为中空柱体结构,衬套1、平衡鼓2和叶轮4均安装于泵的泵轴9上。后盖板8为圆环,环绕在叶轮4最外围。后盖板8的背面设有背叶片5,6个背叶片5上下左右对称,均匀分布在后盖板8上固定在拦沙环6的圆周,背叶片5的固定方向为拦沙环6的径向方向。背叶片5和后盖板8之间设有拦沙环6,拦沙环6为圆环接口,其直径大于平衡鼓2,小于后盖板8的直径。拦沙环6的高度与背叶片5的高度一致。
继续看图1和图3,在叶轮4的侧面安装有压出段3,压出段3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左侧呈一端大口、一端小口的喇叭口结构,压出段3的小口正对叶轮4,大口朝外。压出段3右侧为空心圆柱体,其中装有衬套1、平衡鼓2、叶轮4和泵轴9。压出段3的入口位置正对叶轮4的出口位置。衬套1外侧的泵体上、与背叶片5相对的位置开有抛沙环型槽7。抛沙环型槽7为圆环形凹槽,其直径大于拦沙环6的直径,小于后盖板8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41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自吸泵
- 下一篇:首级叶轮双吸式径向剖分两端支撑多级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