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3202.2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7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校金涛;汪跃;王城强;吴季;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激光器 光束 整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涉及激光光纤耦合领域的专利,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结构。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规的半导体激光器一般都是使用传统的光纤准直器进行耦合或者LD直接耦合的方式。光纤准直器进行耦合时需要利用精密的五维调整架与光功率计进行调节,不但费时较长,而且耦合效率常常因操作人员的不同产生较大的差别。而LD直接耦合是早期激光光纤耦合的方式,主要用在小功率激光的传输领域。该方式的结构简单,只需要将激光的光轴与光纤的轴线重合即可,但是这种结构无法保证激光光轴与光纤轴线的精确对准,并且存在着耦合效率太低的缺点,目前仅在激光的传输领域还有应用。不论是光纤耦合激光或是LD直接耦合的激光器,一般都会看到带个长长的尾纤,这也许对一些大中型激光器的方便使用是有好处的,有利于激光器模块在大型器件中与其他无源器件进行耦合输入。而如今的光器件越来越朝着小型化、结构简易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低成本化的微片激光来说,较大体积的准直器会占用大量的光学器件空间,显得很不协调。更关键点是,泵浦光束整形可以降低激光器的阈值,提高输出功率,因此良好的匹配光斑对激光器出光效率的提升及性能的改善是极为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化结构与调试难度,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结构,包括激光二极管、金属套管、聚焦准直透镜C-lens 、玻璃毛细管、单模或多模光纤和聚焦准直透镜C-lens 。单模或是多模光纤纤线去涂覆层后插入玻璃毛细管中,毛细管的两端通光面需要抛光并抛薄,制成极短距离的耦合光纤,毛细管两端再分别光胶上两个不带楔角的C-lens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益果是:通过对激光二极管的耦合,可以输出光束质量非常高的圆形光斑,以此降低激光器的阈值,提高输出功率与激光器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将激光二极管101放置于金属套管102的一端,另一端放置一特殊的准直器。准直器的中间部分是一个两端抛光的玻璃毛细管104,毛细管的中间插入一去除了涂覆层的单模或多模光纤105。两个用于聚焦准直的C-lens分别光胶在毛细玻璃管的两侧。激光二极管101发出的激光射入准直器的前端,经第一个聚焦准直C-lens 103汇聚后聚焦耦合进入光纤105中。光束在光纤中由于多次全反射的作用,形成一质量极高圆形光斑输出。输出光经过C-lens 106的扩束准直后平行光输出。
实施方式二:将聚焦准直C-lens 106的曲率半径做出某些改变,实现出射光呈会聚光输出。
实施方式三:如果要实现出射光的发散输出,将聚焦准直C-lens 106撤掉,这样出射光将呈发散状输出。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3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压耐磨润滑剂
- 下一篇:锅炉铬基除渣节煤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