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堰式收油机上的牵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32959.X | 申请日: | 2014-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5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武;胡鑫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海洋环保设备厂 |
| 主分类号: | B66D1/60 | 分类号: | B66D1/60;B66D1/28;B66C1/10;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堰式收 油机 牵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堰式收油机上的牵引装置,尤其是一种牵引效果好,固紧程度佳,自动化程度高的一种应用于堰式收油机上的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堰式收油机是指借助重力使油从水面流入撇油器,并将撇油器内的油泵入储油容易的装置,适用于回收中低粘度溢油的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海洋、港口、江河、湖泊、油田等场所的水面溢油回收。
堰式收油机由撇油器浮体、集油器、堰边高度调整装置、动力系统和传输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上利用溢油重力和流动性,调整堰式撇油器的堰边刚好低于油膜表面,让油通过堰边流进集油器,通过抽油泵将集油器内溢油抽走达到回收目的。操作的关键是合理调整撇油器的堰边高度,以取得较好的回收速率与回收效率。
但是现有的堰式收油机通常依靠在浮油撇油器上部的三个吊环圈上栓系绳索,用于固定或牵引撇油器,使之移动。但是采用这种简单的栓系绳索的方式牵引效果非常差,由于海上的环境复杂多变,一旦遇到较强的风力或者较大的海浪很容易扯断绳索,并且采用人工的移动绳索也带来很大的不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实现起来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堰式收油机上的牵引装置,尤其是一种牵引效果好,固紧程度佳,自动化程度高的一种应用于堰式收油机上的牵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传输机构,以及将壳体与收油机上的浮游撇油器互相牵引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为环扣式铁链,所述铁链的两端分别设有拉钩,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竖直设于壳体中的圆形转盘,以及电机,圆形转盘中部挖空设有一个插孔,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固设于该插孔内,所述浮游撇油器以及圆形转盘均相对设有与铁链拉钩互相配合使用的吊环圈。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由于设置了电动牵引件,依靠该牵引件可自动的将浮游撇油器拉取到所需的位置,牵引件为环扣式铁链,大大增加了拉取时的牢固程度,由于铁链的物理性质,在耐磨和抗外力的能力上都大大高于一般绳索,而传输机构和电机的设置,可以利用电机的启动和关闭控制铁链暴露在外的长度,圆形转盘可将铁链收入其中,当圆形转盘中的铁链越少时,铁链在外的长度也就越长,并且纯自动化的设置可以节省许多人力和物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链包括主铁链和分支铁链,主铁链靠近浮游撇油器处分隔出两个长度以及形状都一致的分支铁链,所述分支铁链上的铁环靠近主铁链处均与主铁链环形相扣,所述各个分支铁链的延伸顶端均设有拉钩。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设置了两个拉钩后,可大大增强拉取时的固紧程度,由于收油机的重量较大,拉取时很容易损坏拉取端的端头部分,所以设置了两个拉钩后,相当于设置双重保险,而且由于铁链是由环扣式的铁环组成,所以分支铁链可以很好的与主铁链相联结,达到了方便实施的技术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示壳体下方周向设有四个滑轮,所述滑轮包括滑轮本体以及竖直设于滑轮本体上方的转动杆,所述滑轮与壳体之间通过支架相互联结,所述支架设有一孔径与转动杆的直径相适配的穿孔,并且转动杆插于该穿孔内,所述转动杆顶部设有一限位块,所述转动杆靠近穿孔孔壁的内、外侧均设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抵靠于穿孔上方的壳体中。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滑轮的设置可以使牵引装置方便的移位,满足不同的工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钩包括钩取端以及于钩取端延伸出的延伸端,所述钩取端为带活动封口的圆形启封件,所述封口设置为圆形启封件的其中一段,并且封口内设有可将封口保持封闭状态的复位弹簧。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拉钩采用活动的封口件组成,可以方便的对浮游撇油器进行钩取,当需要钩取时,只需将启封件上的封口处弯折一定角度,就可打开封口从而很好的钩取浮游撇油器上的吊环圈,而封口内设有将封口保持封闭状态的复位弹簧,钩取牢固后无需人工再进行复位,仅靠弹簧的物理特性就可自动进行复位并且封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牵引装置总装图;
图2所示为滑轮内部结构图;
图3所示为封口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海洋环保设备厂,未经温州市海洋环保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29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