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的新型蓝光LED灯用漏极驱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32796.5 | 申请日: | 2014-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5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罗娅;车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措普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陆庆红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逻辑 保护 放大 电路 新型 led 灯用漏极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具体是指一种基于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的新型蓝光LED灯用漏极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LED灯具有能耗低、使用寿命长以及安全环保等特点,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照明的主流产品之一。由于LED灯不同于传统的白炽灯,因此其需要由专用的驱动电路来进行驱动。然而,当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漏极驱动电路由于其设计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了目前漏极驱动电路存在能耗较高、电流噪音较大以及启动时间较长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漏极驱动电路存在的能耗较高、电流噪音较大以及启动时间较长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降低能耗和电流噪音,明显缩短启动时间的基于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的新型蓝光LED灯用漏极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的新型蓝光LED灯用漏极驱动系统,主要由分压开关电路,与分压开关电路相连接的控制开关电路,以及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功率放大电路组成。同时,在功率放大电路与控制开关电路之间串接有逻辑保护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由功率放大器P1,功率放大器P2,功率放大器P3,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之间的电阻R9和电容C2,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端与正极输入端之间的电阻R10和电容C3,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3的输出端与正极输入端之间的电阻R14,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1,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2,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3,以及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组成;所述控制开关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另一个输出端则与功率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功率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由功率放大器P4,功率放大器P5,与非门IC1,与非门IC2,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8后与与非门IC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5,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4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6,一端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5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7,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5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C6,正极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D1和电阻R19后与功率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7,P极与功率放大器P5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21和电阻R20后与稳压二极管D1和电阻R19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N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二极管D2和电阻R21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组成;所述与非门IC1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4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功率放大器P5的输出端与非门IC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正极输入端则与功率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5的正极与控制开关电路相连接,而电阻R21与电阻R20的连接点则与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电路由三极管Q3,三极管Q4,串接在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容C1,串接在三极管Q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8,以及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分压开关电路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基极则与分压开关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则分别与功率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和极性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所述分压开关电路由三级管Q1,三极管Q2,串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3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6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则与电阻R7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后均与功率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和电阻R3的连接点还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措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措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27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