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式托盘不漏吸管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1706.0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3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彪 |
主分类号: | B65D47/10 | 分类号: | B65D47/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2847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托盘 吸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瓶,特别是一种包装瓶瓶盖。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饮料包装瓶不具有防漏功能,瓶盖开启后,瓶口敞开,瓶内的液体容易倾洒,外界的杂质也容易进入瓶内,污染瓶内的饮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加工简单,开启后具有自动密封功能的压式托盘不漏吸管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式托盘不漏吸管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弹性的密封托盘,所述密封托盘的中心设置有出水孔,所述盖体的顶部设置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设置有顶部封闭的吸管,所述吸管顶部设置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下端伸入所述出水孔中,所述密封柱的上下两端均封闭,所述密封柱的上端端面设置有闭合的薄壁部,所述薄壁部内的区域形成撕开部,所述撕开部连接有拉环,所述密封柱的下端侧壁设置有进水口,自然状态时,所述密封柱的侧壁与所述出水孔的侧壁形成密封,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水孔的上方。
所述密封托盘设置有与所述出水孔同轴心的固定圈。
所述出水孔的孔壁向上延伸,形成下大上小的喇叭状。
所述密封柱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段,所述密封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柱的直径,所述密封段伸入所述出水孔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密封段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内设置有弹性的密封托盘,密封托盘的中心设置有出水孔,盖体的顶部设置有弹性部,弹性部设置有顶部封闭的吸管,吸管顶部设置密封柱,密封柱的下端侧壁设置有进水口,自然状态时,密封柱的侧壁与出水孔的侧壁形成密封,进水口位于出水孔的上方,可以有效防止饮料瓶开启后,瓶内的液体倾洒及外界杂物进入瓶内,饮用时,向下压吸管,密封柱的下端下移,进水口移到出水孔的下方,就可以饮用瓶内的液体,吸管的压力消失后,弹性部的弹性作用使密封柱上移,密封柱的侧壁与出水孔的侧壁形成密封,进水口回到出水孔的上方再次形成密封,生产加工简单,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管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管盖自然状态时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管盖开启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管盖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5是密封托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一种压式托盘不漏吸管盖,包括盖体1,所述盖体1内设置有弹性的密封托盘2,密封托盘2可以粘结在盖体1内侧,也可以放置在盖体1内侧,装配到瓶口后,盖体与瓶口的端面夹住密封托盘2。
所述密封托盘2的中心设置有出水孔5,所述出水孔5的孔壁向上延伸,形成下大上小的喇叭状。所述盖体1的顶部设置有弹性部3,所述弹性部3设置有顶部封闭的吸管4,所述吸管4顶部设置密封柱6,所述密封柱6的下端伸入所述出水孔5中,所述密封柱6的上下两端均封闭,所述密封柱6的上端端面设置有闭合的薄壁部7,所述薄壁部7内的区域形成撕开部8,所述撕开部8连接有拉环9,所述密封柱6的下端侧壁设置有进水口10。手握拉环9撕拉,撕开部8沿薄壁部7断裂,形成出水口13。
所述密封托盘2设置有与所述出水孔5同轴心的固定圈11,密封柱6的侧壁与固定圈11的侧壁接触,起到定位、固定作用,防止在密封柱6压下或缩回时密封柱6跑偏。
所述密封柱6的下端设置有密封段12,所述密封段12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柱6的直径,所述密封段12伸入所述出水孔5中,所述进水口10位于所述密封段12的侧壁,密封柱6与密封段12之间的台阶面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密封柱6下移过深,弹性部3的弹力不能使密封柱6复位。
自然状态时,所述密封柱6的侧壁与所述出水孔5的侧壁形成密封,所述进水口10位于所述出水孔5的上方,瓶内的液体不能进入出水孔5,可以有效防止饮料瓶开启后,瓶内的液体倾洒及外界杂物进入瓶内,饮用时,向下压吸管,密封柱的下端下移,进水口移到出水孔的下方,瓶内的液体经过进水口流入密封柱6内,再从出水口13流出,吸管的压力消失后,弹性部3的弹性作用使密封柱6的侧壁与所述出水孔5的侧壁形成密封,进水口10回到所述出水孔5的上方,再次形成密封,生产加工简单,使用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彪;,未经李红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1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