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印辊废水的循环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1372.7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5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运城制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卢清华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印辊 废水 循环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印辊制作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凹印辊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应用情况来看,在国外,凹印主要用于杂志、产品目录等精细出版物,包装印刷和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的印刷,而且也应用于装饰材料等特殊领域;在国内,凹印则主要用于包装领域和特种印刷领域,凹印最为关键的部件是凹印辊,凹印辊的质量直接影响的凹印质量。
现有凹印辊的制作工艺,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有多种工艺选择,分别是手工腐蚀法、电子雕刻法、激光刻膜腐蚀法、激光直接雕刻法,无论采用哪种工艺,均具有镀铬工序,且在镀铬工序中会产生其内含有铬屑的废水,然而,在传统技术中,此种废水都是直接排到下水道内,这样,大大浪费了水资源,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并且废水中含有铬屑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印辊废水的循环处理系统,其对镀铬工序中产生的废水进行物理处理,使处理后的水能够当作抛光工序中所需的 抛光水,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避免了废水排放到环境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凹印辊废水的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沉淀池和出水池,上述污水收集池的上部外侧壁上设有与污水收集池相通的污水收集流道,上述污水收集池的下部外侧壁上设有与上述污水收集池相通的污水输出管,上述沉淀池内设有若干片相互错位排列的隔板,于上述沉淀池内形成有曲折的液体行进路线,上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此排污口上安装有排污阀,上述沉淀池的下部外侧壁上设有与此液体行进路线的第一端相连通的进液管,上述进液管与上述污水输出管相通连接,上述沉淀池的上部外侧壁上设有排液管,上述排液管的第一端与上述液体行进路线的第二端相通配合,上述排液管的第一端端部内设有过滤网,上述排液管的第二端端部紧配合伸至上述出水池的内部空间内,上述出水池内设有与排液管相通,并将排液管内的液体引流至出水池内部空间底部处的引流管,且上述出水池外安装有将出水池内的水抽出的抽水泵。
上述沉淀池设置有二个,分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上述第一沉淀池的下部外侧壁上设有上述进液管,上述第一沉淀池的液体行进路线的第一端通过上述进液管与上述污水输出管相连通,上述第一沉淀池的液体行进路线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沉淀池的液体行进路线的第一端通过直通管相连通配合,此直通管处于第一沉淀池的上部外侧壁处,上述第二沉淀池的上部外侧壁上设有上述排液管,上述第二沉淀池的液体行进路线的第二端通过上述排液管与上述引流管相通连接。
上述过滤网为100目不锈钢过滤网。
上述引流管具有竖直部和横直部,上述竖直部的上端与上述排液管相通连接,上述竖直部的下端与上述横直部的第一端相连通,上述横直部平 放于上述出水池的底部上,上述横直部的第二端端部呈闭合状,上述横直部上密布有若干个出水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凹印辊废水的循环处理系统,使用时将若干镀铬工序中产生的废水经污水收集流道全部引流至污水收集池内,污水收集池将收集到的废水经污水输出管引流至沉淀池的液体行径路线的第一端内,此时废水在此沉淀池内进行曲折的流动,废水在曲折流动时可将废水中的铬屑停留并下沉至沉淀池底部,使液体行径路线第二端内的水只含有少量的铬屑,当含有少量铬屑的水从排液管排出时还会经过滤网过滤流出,此时水中的少量铬屑会被过滤网阻挡停留在沉淀池内,使流进出水池内的水较为纯净,最后,通过抽水泵将出水池内的水抽出送至凹印辊抛光工序中当作抛光水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可对镀铬工序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且处理后的水能够当作抛光工序中所需的抛光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并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传统镀铬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中:
污水收集池 1 污水收集流道 11
污水输出管 12 沉淀池 2
进液管 21 排液管 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运城制版有限公司;,未经泉州运城制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13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