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驱动电源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9266.5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6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玲玲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驱动 电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具体是一种LED驱动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节能与环保已成为社会焦点议题。LED因其高效、节能、环保、寿命长、色彩丰富、体积小、耐闪烁、可靠性高、调控方便等诸多优点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照明光源。传统的白炽灯效率低、耗电高;荧光灯省电,但使用寿命短、易碎,废弃物存在汞污染;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存在效率低、耗电高、寿命短、电磁辐射危害等缺点;若能以LED照明取代目前的低效率、高耗能的传统照明,无疑能缓解当前越来越紧迫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由于LED自身的伏安特性及温度特性,使得LED对电流的敏感度要高于对电压的敏感度,故不能由传统的电源直接给LED供电。因此,要用LED作照明光源首先就要解决电源驱动的问题,传统的LED驱动电源虽然可以实现LED亮度调节,但是不能实现功率因数校正,输入功率因数比较低,谐波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拥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LED驱动电源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驱动电源电路,包括芯片U1、芯片U2、整流桥Q、MOS管VT和变压器T,所述整流桥Q引脚2和引脚4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两端,整流桥Q引脚1分别连接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容C2和变压器T线圈L1,变压器T线圈L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2负极和MOS管VT的D极,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电容C1和整流桥Q引脚3并接地,所述MOS管VT的S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正极和芯片U1引脚5,MOS管VT的G极连接芯片U1引脚3,所述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和芯片U1引脚1,芯片U1引脚6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变压器T线圈L2,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接地,变压器T线圈L3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电阻R8和LED灯组,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另一端和电阻R7并接地,电阻R7另一端连接LED灯组另一端,所述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芯片U2引脚6和电阻R12,芯片U2引脚4连接电阻R13并接地,电阻R13另一端连接芯片U2引脚7,所述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连接电容C8并接地,电容C8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电阻R1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另一端和芯片U2引脚2,芯片U2引脚1分别连接电源VCC和光电耦合器U3引脚3,芯片U2引脚3通过电阻R11连接光电耦合器U3引脚4,光电耦合器U3引脚1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5、二极管D3负极和芯片U1引脚8,光电耦合器U3引脚2连接芯片U1引脚9,芯片U1引脚7分别连接电容C4和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并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1型号为FAN7527B。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芯片U2型号为TM10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电耦合器U3型号为6N13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LED驱动电源电路所用器件少,损耗低,具有较高的的功率因数和效率,与相同功率等级的LED驱动电源相比较,它的高功率因数,可以很好地满足有关电磁兼容和电流谐波分量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在宽交流市电输入电压范围的应用场合更是如此,该电源电路在输出重负载的应用场合,电路具有较高效率,发热量小,减小了对LED灯头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LED驱动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玲玲,未经刘玲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9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智能灯具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LED照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