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机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8577.X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0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新;方志豪;许波;温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新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38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收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纳装置,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耳机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们用于收听音乐、广播等节目的外接设备。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用于收纳耳机的装置,人们对耳机的收纳常是将其揉作一团,然后将耳机放在包里或兜里,这样就导致耳机线之间容易缠绕,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方便的耳机收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耳机收纳装置,包括收纳装置本体,分别设置在收纳装置本体上端两侧的耳机孔,以及设置在收纳装置本体下端并位于两个耳机孔之间的插头收纳孔;其中,所述收纳装置本体为鼓包结构;优选的,所述耳机孔呈椭圆形,且其长轴长度与耳机的外径尺寸匹配,耳机孔也可以是其它与现有耳机相匹配的形状,在此并不作特别限定。收纳装置本体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
其中,所述插头收纳孔还可设置一个单独的插头收纳孔件紧固在收纳装置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收纳孔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盖住其开口并可闭合/开启的软片,耳机插头插入所述插头收纳孔后,所述软片可防止耳机插头脱落。
当收纳装置本体为空心的时候,对于耳机线身的收纳,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种方式
其一
沿所述收纳装置本体边沿还设置有收纳缝,所述收纳缝与所述收纳装置本体鼓起的内部之间形成用于收纳耳机线身的收纳腔。
其二
在所述收纳装置本体的背部还设置有一个收纳袋,所述耳机线身可放置在所述收纳袋内。
为了减小收纳后的体积,所述收纳装置本体背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粘接件,所述收纳装置本体通过两侧的粘接件粘接实现折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耳机的两个耳塞和插头集中在一个构件上,既本实用新型上,使耳机的三个“端部”固结于一处;利用本实用新型,将耳机的两个耳塞与插头“首尾相连”,使耳机自身“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环”。无论耳机线如何放置,即使将整个耳机揉成一团,也不至于发生耳机线打结的现象,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生活中耳机线缠绕打结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收纳装置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耳机线身收纳的收纳袋或收纳腔,一方面,避免了耳机线暴露在外被损伤,另一方面,减小了耳机收纳后的体积。
(3)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使用方便,为其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收纳装置本体,2-耳机孔,3-插头收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收纳装置,包括收纳装置本体1,分别设置在收纳装置本体1上端两侧的耳机孔2,以及设置在收纳装置本体1下端并位于两个耳机孔2之间的插头收纳孔3;其中,收纳装置本体1为鼓包结构,收纳装置本体的形状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心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在此不作特别限定。通过上述设置,在收纳耳机时,将两支耳机塞在两个耳机孔中,然后将耳机插头插在插头收纳孔中,由此使耳机的两个耳塞与插头这三个“端部”固结在此实用新型上装置上。利用此装置使耳机自身“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环”,即使将耳机线揉作一团,也不会发生缠绕打结。
为了避免耳机从耳机孔中脱落,本实施例中耳机孔2呈椭圆形,且其最长直径与耳机的外径匹配。通过上述设置,耳机沿耳机孔椭圆的最长直径塞入,然后旋转,使耳机与耳机孔椭圆的最短直径方向匹配,达到卡住耳机,防止脱落的效果。
为了避免耳机插头脱落,本实施例在插头收纳孔3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盖住其开口并可闭合/开启的软片,耳机插头插入插头收纳孔3后,软片可防止耳机插头脱落。插入耳机插头时,软片向插头收纳孔内弯折,在完全插入之后,软片在自我回复,由此卡住耳机插头,当需要拔出耳机插头时,只需稍微用力即可拔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新,未经杨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85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的重合闸断路器及其自动重合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高频脉冲快速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