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6420.3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2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顾志清;王旭明;丁筱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拔桩接桩 连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近几年建筑工程中地下室较普遍,并且越建越深,因此地下室抗浮设计中抗拔桩应用较广泛。预制方桩作为抗拔桩时,设计试桩的单桩承载力检测均在自然地坪进行检测,而自然地坪一般均高出工程桩桩顶设计标高,试桩一般均为两节桩。预制方桩接桩方法按照国标图集较复杂----桩身纵筋通过垫筋及垫板与钢桩帽连接,再通过角钢或钢板与上下钢桩帽连接。图集中焊接连接次数较多,焊接施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而实际工程试验中采用抗拔桩为400×400的单节桩,由于工程地下室较深,试桩采用两节桩,且试桩加载量较大,为1700KN,试桩按照图集中连接接头施工,试桩加载到800KN时桩身发生了破坏,而经分析所欲接桩连接节点破坏(桩身纵筋与钢桩帽拉脱)。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抗拨桩接桩连接结构复杂且易被破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连接简单,有效解决了桩内主筋与钢桩帽复杂连接的缺点;接桩节点处承载能力增强,保证了接桩节点处安全可靠。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包括上节桩、下节桩、垫板、连接筋和钢筋网片,所述的钢筋网片分别设置在下节桩和上节桩的两端;所述的上节桩的桩接部位处的每根主筋均通过垫板与连接筋的一端固连,该连接筋的另一端通过垫板与下节桩的桩接部位处的每根主筋均固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节桩和下节桩的桩接头处铺设有硫磺胶泥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筋位于主筋的外侧,且每根连接筋围成的轮廓形状与每根主筋围成的轮廓形状一致。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下节桩和上节桩的桩接部位处的每根主筋上均焊接有上下布置的2块垫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节桩和下节桩的桩接部位处设有环绕主筋的3根箍筋,该3根箍筋分部在上下布置的2块垫板的顶部、中间部和底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垫板为扁平状,该垫板的的截面形状为八边形,该八边形的每两条相对的边平行且长度相等;所述的垫板的厚度、主筋的直径及连接筋的直径均一致;所述的垫板的宽度与设置在主筋外围的保护层厚度一致;所述的垫板与连接筋及主筋均双面焊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钢筋网片分别设置在下节桩和上节桩的两端,上节桩的桩接部位处的每根主筋均通过垫板与连接筋的一端固连,该连接筋的另一端通过垫板与下节桩的桩接部位处的每根主筋均固连,将原钢桩帽取消改为钢筋网片,同时采用垫板与桩内主筋先焊接预埋,再采用连接筋与垫板焊接连接的方式将上下两个桩连接为一体,连接简单,有效解决了桩内主筋与钢桩帽复杂连接的缺点,同时接桩节点处承载能力增强,保证了接桩节点处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上节桩和下节桩的桩接头处铺设有硫磺胶泥层,为了使连接节点处连接更为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筋、连接筋、垫板三者连接处局部放大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主筋;2、连接筋;3、垫板;4、硫磺胶泥层;5、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6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海上风电的钢砼-钢构混合重力式基础
- 下一篇:一种方桩吊钩的平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