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度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26251.3 | 申请日: | 2014-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0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智新生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F25D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24726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深度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作化工材料时,经常有原料需要进行冷却处理,现在传统的冷却方式为冰机制冷和液氮深冷,冷却耗时较长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并且液氮低温可达-195.6℃,这些因素不仅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时间延长,也引发了原料无法正常反应导致产品不良,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深度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深度冷却装置,来解决化工原料制冷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度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面、原料,包含机架、储料箱、液氮装置箱、乙醇装置箱、冷却管道,所述的机架位于工作台面顶部,所述的储料箱位于机架底部,二者螺纹相连,所述的乙醇装置箱位于机架顶部左侧,二者螺纹相连,所述的液氮装置箱位于乙醇装置箱内部,所述的冷却管道位于储料箱内部,其与乙醇装置箱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液氮装置箱侧壁还设有若干冷凝孔,其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管道侧壁还设有若干制冷片,其形状是矩形,二者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乙醇装置箱内部侧壁还设有离心泵,二者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储料箱底部内侧中心处还设有温控器,二者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管道首端还设有活动阀门,二者转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深度冷却装置,该装置利用液氮-195.6℃和乙醇-114.3℃低沸点的物理特性,为生产提供超低温乙醇冷却液,其中液氮成本低,乙醇可以通过离心泵循环利用,再通过冷却管道和制冷片快速高效均匀进行深冷,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实现高效低成本高品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深度冷却装置
图2是制冷片放大剖视图
图3是液氮装置箱放大剖视图
工作台面 1 原料 2
机架 3 储料箱 4
液氮装置箱 5 乙醇装置箱 6
冷却管道 7 冷凝孔 501
温控器 401 离心泵 601
制冷片 701 活动阀门 7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包括工作台面1,原料2,机架3,储料箱4,液氮装置箱5乙醇装置箱6,冷却管道7、冷凝孔501、温控器401、离心泵601、制冷片701、活动阀门702,机架3位于工作台面1顶部,储料箱4位于机架3底部,二者螺纹相连,乙醇装置箱6位于机架3顶部左侧,二者螺纹相连,液氮装置箱5位于乙醇装置箱6内部,冷却管道7位于储料箱4内部,其与乙醇装置箱6螺纹相连,液氮装置箱5侧壁还设有若干冷凝孔501,其为圆形通孔,冷却管道7侧壁还设有若干制冷片701,其形状是矩形,二者焊接相连,乙醇装置箱6内部侧壁还设有离心泵601,二者螺纹相连,储料箱4底部内侧中心处还设有温控器401,二者螺纹相连,冷却管道7首端还设有活动阀门702,二者转动相连,这种深度冷却装置,通过在液氮装置箱5内的大量液氮通过箱体和冷凝孔401对其外侧的乙醇装置箱6中的乙醇进行深度冷却,实现由液氮-195.6℃转化为乙醇-114.3℃,深冷后的乙醇进入冷却管道7再通过制冷片701与原料充分接触,缩短深冷时间提高深冷效率,乙醇装置箱6内部侧壁装有的离心泵601,可以乙醇循环使用,储料箱4底部安装的温控器401可以感知原料温度,当温度降至要求时,控制活动阀门702工作关闭冷却管道,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智新生化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智新生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6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