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冷却装置的电捕焦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5605.2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3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胜;王辉;孟现辉;韩明汝;卜晓梅;苏亚斌;樊欣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科源环保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B03C3/34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明淑娟 |
地址: | 0633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焦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捕焦油器。
背景技术
发生炉煤气作为一种工业燃料,使用越来越广泛。发生炉煤气在使用前都要进行降温和除焦,常用处理工艺为:间接冷却器------电捕焦油器,煤气经过降温和除焦后温度降到45℃左右,焦油含量降到100mg以下。
间接冷却器的工作原理是:在间接冷却器内,高温煤气走管程,冷却水走壳程,高温煤气和冷却水间接接触,煤气中热量被冷却水带走,使煤气降到45℃左右,在此温度下,煤气中所含的部分气态水和气态焦油被被冷凝成液态。
电捕焦油器的工作原理是:即在金属导线(电晕极)与金属管壁(沉淀极)间施加高压直流电,以维持足以使气体产生电离的电场,使阴阳极之间形成电晕区。在电晕区被电离的正负离子充满电晕极与沉淀板之间的整个空间。当含焦油雾滴等杂质的煤气通过该电场时,吸附了负离子和电子的杂质在电场库伦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沉淀极后释放出所带电荷,并吸附于沉淀极上,当吸附于沉淀极上的杂质量增加到大于其附着力时,会自动向下流淌,从电捕焦器底部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以上通过间接冷却器后再通过电捕焦器的过程中,具有设备占地面积大,工艺流程复杂,工人不便于操作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而且便于操作的带冷却装置的电捕焦油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捕焦油器,包括壳体,置于壳体上的煤气进口、煤气出口、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焦油排出口,壳体内装有上孔板和下孔板,上孔板与下孔板之间装有沉淀管,该沉淀管的两端口分别延伸至上孔板的上方和下孔板的下方,所述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分别置于上孔板和下孔板之间的壳体上;沉淀管内设置有金属导线,金属导线穿过沉淀管后一端与支撑装置连接,另一端与配重装置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同时降温和捕焦的作用,减少了占地面积,简化了工艺流程,方便工人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壳体上方并与高压电引入点连接。
沉淀管内径是金属导线直径的数倍。
煤气出口装在上孔板上方的壳体上,煤气进口置于下孔板下方的壳体上。
焦油排出口置于壳体下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电捕焦油器,参见附图1,图中:煤气进口1、焦油排出口2、壳体3、金属导线4、下孔板5、冷却水进口6、沉淀管7、冷却水出口8、上孔板9、煤气出口10、支撑装置11、高压电引入点12、配重装置13。
本实施例中,壳体3上设置有煤气进口1、煤气出口10、冷却水进口6、冷却水出口8和焦油排出口2,壳体3内壁上装有上孔板9和下孔板5,上孔板9与下孔板9之间装有沉淀管7,沉淀管7的两端口分别延伸至上孔板9的上方和下孔板5的下方,冷却水进口6和冷却水出口8分别置于上孔板9和下孔板5之间的壳体3上;沉淀管7内设置有金属导线4,金属导线4穿过沉淀管7后上端与支撑装置11连接,下端与配重装置13连接;支撑装置11安装在壳体3上方并与高压电引入点12连接。
沉淀管7的内径是金属导线4直径的数倍;利于对焦油雾滴进行捕捉。
煤气出口10装在上孔板9上方的壳体3上,煤气进1口置于下孔板5下方的壳体3上;焦油排出口2置于壳体3的下部。
煤气由煤气进口1进入壳体3的底部,然后由金属导线4(电晕极)和沉淀管7(沉淀极)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3的上部,煤气中的焦油雾滴等杂质在金属导线4和沉淀管7的高压电场作用下,移动到沉淀管7的内壁上并被吸附,当吸附于沉淀管7上的杂质量大于其附着力时,会自动向下流淌,从电捕焦油器底部焦油排出口2排出。
壳体3、下孔板5、沉淀管7的外壁和上孔板9之间形成水冷空间(壳程),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6进入,从冷却水出口8流出,煤气和冷却水间接接触,煤气中热量被冷却水带走,煤气温度被降低。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同时具有降温和捕焦的作用,减少占地面积,简化工艺流程,方便工人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科源环保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唐山科源环保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5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流分散式农业喷灌喷头
- 下一篇:一种除铁去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