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调音话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4428.6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7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喇东升;刘蕾;宋舒意;姚宇宏;陈进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H04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刘美莲;郭防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调音 话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调音话筒,属于授课辅助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课堂、报告厅或会议室而言话筒属于发言人的必备工具,尤其是对于课堂而言,话筒的使用频率尤其较高。但是对于目前的课堂用话筒存在以下缺陷:话筒固定在教学辅助设备中,教师的位置移动会导致话筒的输出声音忽高忽低,音量不稳定。
申请号为201320299200.2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话筒放大器,其通过第一级放大电路、第二级放大电路和第三极放大电路来对输入声音进行不同等级的放大输出。虽然该专利申请通过不同等级的放大电路可以实现对输入声音进行不同程度的放大,然而其仅仅通过手动来调节声音的放大等级,却并未公开该话筒放大器是如何根据不同分贝的声音来自动选择哪一级放大电路(即无法自动识别输入声音应通过几档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因而仍然无法实现自动调节话筒的声音放大倍数,解决因话筒位置固定、教师位置移动而导致话筒的输出声音忽高忽低,音量不稳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调音话筒,它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有的话筒放大器无法自动识别输入声音应通过几档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调音话筒,包括:声音采集模块、传感器模块、主控芯片、继电器、功放电路和扬声器,其中,传感器模块的数量为n个,功放电路的数量为n+1个,所述的n个传感器模块分别与主控芯片连接,n+1个功放电路中的每一个功放电路分别与声音采集模块、继电器和扬声器连接,主控芯片与继电器连接;上述的n≥1。
前述的n+1个功放电路中的每一个功放电路连接至同一个扬声器或连接至不同的扬声器。
优选的,所述的n为3,从而既可以全面满足音量放大需求,同时成本最低。
前述的智能调音话筒中,所述的传感器模块为声音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从而可以很好的适用于声音本身忽高忽低或由于距离而导致声音忽高忽低的情况,输出分贝稳定的音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控芯片采用89C52单片机模块,从而可以使得系统的处理速度更快,且系统性能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的声音采集模块采用ISD1820语音电路,从而可以提高声音识别的灵敏度,采集更准确的声音。
更优选的,还包括后置放大电路,后置放大电路与ISD1820语音电路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声音识别的灵敏度,更准确的采集声音。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扩展接口,扩展接口与ISD1820语音电路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满足系统需求。
上述的继电器采用四路继电器模块;功放电路采用LM386增益可调放大电路模块,从而可以使得各个模块之间信号匹配度最好,同时系统稳定性最好。
优选的,所述的距离传感器采用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模块与菲涅尔透镜实现,从而可以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有效采集距离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声音采集模块、传感器模块、主控芯片、继电器、功放电路和扬声器,尤其是采用n个传感器模块和n+1个功放电路,从而可以实现对输入的声音进行自动分档放大,有效解决因话筒位置固定、教师位置移动而导致话筒的输出声音忽高忽低,音量不稳定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可移植性良好;而且所述的传感器模块为声音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从而可以很好的适用于声音本身忽高忽低或由于距离而导致声音忽高忽低的情况,输出分贝稳定的音量,适用场合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主控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声音采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3个声音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四路继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四路功放电路与扬声器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图7是ISD1820语音电路与后置放大电路及扩展接口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声音采集模块,2-传感器模块,3-主控芯片,4-继电器,5-功放电路,6-扬声器,7-后置放大电路,8-扩展接口。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未经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4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放
- 下一篇:太阳能和市电互补供电的视频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