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脱模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24422.9 | 申请日: | 2014-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2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金启敏;林峰;周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日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1/44 | 分类号: | B29C51/44;B29C3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 地址: | 43005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脱模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脱模工装。
背景技术
工件在模具中成型后,需要将工件从模具中取出。在传统生产过程中,工件从模具中取出是通过人工用手取出来实现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人们开发出能够自动下料的脱模工装。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申请号:200810023638.1;公开号:CN101259751A)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塑成型模具脱模机构,脱模机构的设置是由抽芯块连接杆、与抽芯块连接杆平行的驱动连杆,以及分别铰接在抽芯块连接杆及驱动连杆之间的左摇杆和右摇杆构成平行四杆机构,各抽芯块按各自的位置固定设置在抽芯块连接杆上,在抽芯块连接杆上,平行于抽芯块的移动方向设置导向柱,导套固定在机架上并和导向柱形成滑动配合;驱动连杆为滑杆,并通过联动板与气缸的活塞杆联动,驱动连杆在垂直于抽芯块的移动方向上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滑杆座构成滑动配合。
虽然该脱模机构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下料,使工件的生产效率较高。但在该脱模机构中,零部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使该脱模机构的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脱模工装,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脱模工装,其包括气缸、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相连接;所述气缸包括伸缩芯子和缸体;所述三角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柱;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至少三个所述支撑柱相连接;所述缸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芯子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伸缩芯子远离所述缸体的一端设有支撑主立柱,所述支撑主立柱与所述伸缩芯子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主立柱远离所述伸缩芯子的一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所述支撑主立柱的定位孔;所述支撑主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主立柱、第二固定板、底板组成用于咬合模具的咬合区域;所述支撑主立柱靠近所述咬合区域的一侧设有第一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人员的投入,由原来的一条线10台设备,需要20人操作,改善后一条线只需要2人操作;代替了人工拿模操作,连自动化机械手都解决不了本行业工人操作的问题;效率的提升,生产成本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脱模工装,其特征在于:气缸1、三角支架2;所述三角支架2的一端与所述气缸1相连接;所述气缸1包括伸缩芯子1.2和缸体1.1;所述三角支架2包括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和支撑柱2.3;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之间通过至少三个所述支撑柱2.3相连接;所述缸体1.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芯子1.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2.1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之间;所述伸缩芯子1.2远离所述缸体1.1的一端设有支撑主立柱7,所述支撑主立柱7与所述伸缩芯子1.2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主立柱7远离所述伸缩芯子1.2的一端设有底板3,所述底板3上设有定位所述支撑主立柱7的定位孔;所述支撑主立柱7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2与所述底板3的一侧,所述支撑主立柱7、第二固定板2.2、底板3组成用于咬合模具8的咬合区域。
所述支撑主立柱7靠近所述咬合区域的一侧设有第一部件5、第二部件6。
所述支撑主立柱7两侧分别设有顶料杆4,所述顶料杆4与所述支撑主立柱7之间至少通过两根铰接杆相连接,所述铰接杆与支撑主立柱7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铰接杆与支撑主立柱7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的顶料杆4的远离所述三角支架2的一端设有滚轮。
所述底板3上设有用于卡住所述模具8的定位销8.1的通孔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日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日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44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胶寝具压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红外线定位的汽车地毯加热成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