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商贸体地下管网无线监测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1598.9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8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德昌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商贸 地下 管网 无线 监测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工程建设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大型商贸体地下管网无线监测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商贸体聚合了商品销售、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其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都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大型商贸体的地下管网,负责承载供水、供电、供燃气、通风、空调、通信、排污等方面的管道和线路,分布范围广泛,布局复杂交错,不但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很大,而且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监测和维护也非常耗费人力和成本。由于设备老化、意外损害等原因,地下管网随时有可能发生各种异常状况,如果在早期不及时地发现并予以处理,进一步恶化就会带来事故,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目前传感器监测技术已经在大型建筑工程管网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普及。传感器伴随地下管网中的管道安装,将管道的压力、温度、气体流速、特殊气体浓度、静电等状态参数定时或实时转化为电传感信号进行输出,监测系统基于这些电传感信号确定地下管网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并进行报警。
但是,现有的传感器监测系统主要是利用光纤等有线线路作为信号传输的路径,由于成本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一根线路将大量的传感器串接起来。这样的拓扑结构首先不易于实现精确的定位,无法判断在线路的哪一个传感器位置上发生了异常;其次,所述有线线路延伸的空间比较大,因而有可能在管网异常中受到破坏,造成信号丢失,使监测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商贸体地下管网无线监测定位系统,本系统设计了适用于地下管网条件的无线传感器结构,以无线传感器对地下管网体系中各管道的状态参数进行监测以生成电监测信号,并且通过延伸至管道管壁以外的天线实现无线信号发送;通过挂载于管道以外的区域节点设备进行无线信号的集中和转发,从而适应了大型商贸体地下管网空间范围广泛、拓扑结构复杂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型商贸体地下管网无线监测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于地下管网各管道内的无线传感器、挂载于地下管网管道外的安装位置的区域节点、连接各区域节点的光纤线路、连接各光纤线路的监测信号交换机以及通过网络连接监测信号交换机的监测中心单元;其中,所述无线传感器包括设置于管道内壁的多类型传感单元、从多类型传感单元延伸至管道外壁的信号导线、附着于管道内壁以便封闭管壁上用于穿过所述信号导线的通孔的密闭胶体膜、固定在所述管道外壁上的无线发射器以及发射天线;所述多类型传感器通过绝缘支撑臂铆接于管道的内壁上,所述绝缘支撑臂内部具有空心导管,所述信号导线经所述空心导管延伸至管道外壁,所述密闭胶体膜粘接在绝缘支撑臂周边的管道内壁以及该绝缘支撑臂的外表面上;所述区域节点包括接收天线、无线信号解调器、光调制器以及光纤接口;所述监测信号交换机通过光口连接由各区域节点延伸至该监测信号交换机的光纤线路。
优选的是,所述多类型传感单元包括压强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单元、气体流速传感单元、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单元、静电强度传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无线发射器包括信号放大器。
优选的是,所述无线发射器具有绝缘隔爆外壳以及接地引线。
优选的是,所述无线发射器的绝缘隔爆外壳铆接在管道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传感器结构实现对大型商贸体地下管网的状态监测,有利于以灵活的架构实现定位和信号传输,传输路径的可靠性高,不易受到干扰和破坏,并且通过特殊的传感器结构保证了管道的安全性和封闭性。通过区域节点实现光纤路径的监测信号集中和上传,保证了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容量。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大型商贸体地下管网空间范围广泛、拓扑结构复杂的状况,提供精确和高效的管网监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德昌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德昌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1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