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拉式防臭地漏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17701.2 | 申请日: | 2014-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2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亮 |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浮拉式 防臭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拉式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地漏存在以下缺点:(1)水封地漏:存水时间长,长时间不用弯里存的水会发臭,形成新的污染源;(2)偏心块式:封闭不严密,销钉容易损坏,造成失效;(3)弹簧式:弹簧容易锈蚀,弹性逐渐减弱,寿命不长,不易清洗;(4)吸铁石式:污水中的铁杂易吸附于吸铁石上,一段时间后,杂质层会导致密封垫无法闭合,且吸铁石的磁力会逐渐衰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排水速度快,防臭、防虫效果好,清理方便的浮拉式防臭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浮拉式防臭地漏,浮拉式防臭地漏包括外壳,外壳的上端固定有上盖,上盖的上方设有上孔盖,外壳内的顶部设有一个分流器,外壳的底部连有出水管,外壳的内部设有漏芯,漏芯的上端固定有上浮球,出水管的内部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中间固定有中轴,中轴的下端设有空心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固定板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固定有固定柱,中轴穿过第二圆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空心体为倒扣碗状,且空心体可在中轴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漏芯为下扣的U形筒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巧妙,上浮球随着排水量的大小上下浮动,排水速度快、效果好;
2、设有分流器,减少了流水对漏芯的冲击力和压力,让水从四周流下,增加了上浮球的的浮力效果;
3、设有倒扣碗状的空心体,可防回流;
4、漏芯下沉可封住出水口,下面的存水形成浅水封,可防臭、防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壳、2-上盖、3-上孔盖、4-分流器、5-上浮球、6-中轴、7-空心体、8-漏芯、9-固定板、10-出水管、11-第二圆环、12-第一圆环、13-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浮拉式防臭地漏的一种实施方式,浮拉式防臭地漏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上端固定有上盖2,上盖2的上方设有上孔盖3,外壳1内的顶部设有一个分流器4,外壳1的底部连有出水管10,外壳1的内部设有漏芯8,漏芯8的上端固定有上浮球5,出水管10的内部固定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中间固定有中轴6,中轴6的下端设有空心体7,固定板9包括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1,第一圆环12和第二圆环11之间固定有固定柱13,中轴6穿过第二圆环11,空心体7为倒扣碗状,且空心体7可在中轴6上移动,漏芯8为下扣的U形筒状。
这种浮拉式防臭地漏的工作原理为:流水首先通过网状的上孔盖3,进入浮拉式防臭地漏的内部,经过分流器4的分流,减少了流水对漏芯8的冲击力和压力,让水从四周流下,增加了上浮球5的的浮力效果,上浮球5顺着中轴6上浮,上浮球5带动漏芯8上浮,漏芯8与出水管10分离,水可流下,当水位下降,上浮球5落下,漏芯8与出水管10封住,下面的存水形成浅水封,可防臭、防虫,当下水道的水回流时,倒扣碗状的空心体7顺着中轴6向上,封住出水管10,防止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亮,未经陈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7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堵塞的地漏装置
- 下一篇:一种解决狭窄区域雨污分流问题的排水管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