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老化房的冷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16702.5 | 申请日: | 2014-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9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田伟国;董焕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子竹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刘崇义 |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老化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老化房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老化房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老化房来说,目前的加热方式主要采用电热器加热,当老化房内温度过高时需要及时降温,否则容易造成元器件损坏;目前的降温过程一般是采用现有的空调系统制冷,目前的空调系统中,是通过电能控制大功率压缩机将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改变,以便制冷剂能进行充分快速的状态变化,释放或吸收热量。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现有老化房大都设置在空旷的厂房区域,该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热源将制冷剂进行充分升温后再经过压缩机,将大大减轻压缩机的负担,降低整个冷却系统的耗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老化房的冷却系统,该老化房的冷却系统通过利用太阳能的热量将制冷剂进行充分升温,降低了压缩机的负担,大大减少了制冷系统的耗电量,节能环保;同时设置了循环风道,使得老化房内的空气能大范围的循环起来,保证了老化房内的降温过程的均匀性,提高了老化房内的制冷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老化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老化房主体和设在老化房主体上方的冷却系统,所述老化房主体内设有倒“L”型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的上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循环风道的下端开设有回风口为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集热单元、热交换单元、冷凝单元、制冷剂循环单元和蒸发制冷单元,所述集热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储热水箱、循环泵和热交换器,所述储热水箱、循环泵和热交换器依次通过管道相连接形成热交换回路,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与储热水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集热单元的管路例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凝管、冷却塔和冷却水泵,所述冷凝管、冷却塔和冷却水泵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冷却水回路,所述冷凝管与热交换器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蒸发制冷单元包括蒸发器、冷冻水泵和冷风装置,所述蒸发器、冷冻水泵和冷风装置通过管道相连接形成一个制冷循环,所述制冷剂循环单元包括压缩机和调节阀,所述热交换器、冷凝管和蒸发器通过管路形成回路,所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调节阀安装在冷凝管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蒸发制冷单元的管路内填充有制冷剂,所述冷风装置安装在循环风道内,所述冷风装置内安装有循环风机。
上述的一种用于老化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单元管道内的导热介质为导热油。
上述的一种用于老化房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化房主体的侧壁和顶部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填充有耐火纤维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冷却效果好,成本低,可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的制冷系统,通过利用太阳能的热量将制冷剂进行充分升温,降低了压缩机的负担,大大减少了冷却系统的耗电量,节能环保。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循环风道,其包含出风口和回风口,使得老化房内的空气能大范围的循环起来,保证了老化房内的降温过程的均匀性,提高了老化房内的制冷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太阳能的热量将制冷剂进行充分升温,降低了压缩机的负担,大大减少了制冷系统的耗电量,节能环保;同时设置了循环风道,使得老化房内的空气能大范围的循环起来,保证了老化房内的降温过程的均匀性,提高了老化房内的制冷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热水箱; 2—循环泵; 3—热交换器;
4—压缩机; 5—冷凝器; 6—冷却塔;
7—冷却水泵; 8—调节阀; 9—蒸发器;
10—冷冻水泵; 11—冷风装置; 12—太阳能集热装置;
21—老化房主体; 22—出风口; 23—保温层;
24—循环风道; 25—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子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子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67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