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甘蔗剥叶切割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12644.9 | 申请日: | 2014-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5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凌坤;王娟;万欣欣;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N7/00 | 分类号: | A23N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切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甘蔗剥叶切割机,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甘蔗种植区域大部分都仍然采用人工收获及剥叶装置,如此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现今已有的各类甘蔗剥叶机一般体积较大,其剥叶方式含杂率较高,剥叶原件的寿命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未普及剥叶机。此外,在人民的生活中购买甘蔗时都是由手工去皮切割,该方式效率低,在购买量较大时会令从购人员等待较长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剥叶切割机,以解决现今甘蔗剥叶切割时效率低、人工劳动量大、机器切割时含杂率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甘蔗剥叶切割机,包括机架1、挡板Ⅰ2、压板4、挡板Ⅱ5、切割筒6、挡板Ⅲ7、托板8、传送带9、传动轴10、电机Ⅰ11、带轮12、限位板13、电机Ⅱ17、曲柄18、连杆19、电机Ⅲ21、齿条22、燕尾槽23、齿轮24、;挡板Ⅰ2安装在机架1侧部,挡板Ⅰ2上开设有槽3,挡板Ⅱ5安装在挡板Ⅰ2上并位于槽3两侧,压板4安装在槽3内,机架1上开设有通孔16,切割筒6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通孔16上,切割筒6内安设有切割刃Ⅰ15,挡板Ⅲ7安装在机架1上位于切割筒6外侧,限位板13安装在机架1内部上侧,电机Ⅱ17安装在机架1上,曲柄18一端安装在电机Ⅱ17的轴上,连杆19一端与曲柄18另一端连接,连杆19另一端上安设有切割刃Ⅱ20,托板8安装在机架1内部上侧位于连杆19下部,电机Ⅰ11安设在机架1下部,传动轴10一端与电机Ⅰ11连接,带轮12安装在传动轴10的另一端,传送带9安装在带轮12上,挡板Ⅰ2下部开设有孔14,孔14的位置与传送带9输出的位置对应,槽3内设有燕尾槽23,齿条22背部设有燕尾导轨25,齿条22背部通过燕尾导轨25与燕尾槽23配合安装在槽3内,电机Ⅲ21安装在挡板Ⅰ2内上部,齿轮24安装在电机Ⅲ21的输出轴上,并与齿条22啮合,压板4安装在齿条22一侧,并位于槽3内。
一种甘蔗剥叶切割机的工作原理为:将甘蔗的头尾切除后,将其插入切割筒6内,调整压板4的高度,开启电机Ⅲ21,电机Ⅲ21则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与齿条22啮合,齿条22转动,带动压板4将甘蔗压入通孔16,切割筒6内的多个切割刃Ⅰ15将甘蔗皮削下,电机Ⅱ17工作带动曲柄18转,从而使得连杆19运动带动切割刃Ⅱ20将甘蔗切断,落入机架1底部的皮带9上,通过传动轴10工作,皮带9将其上的甘蔗输送进入收集箱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使用;
3、切割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曲柄滑块切割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Ⅰ内部电机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机架、2:挡板Ⅰ、3:槽、4:压板、5:挡板Ⅱ、6:切割筒、7:挡板Ⅲ、8:托板、9:皮带、10:传动轴、11:电机Ⅰ、12:带轮、13:限位板、14:孔、15:切割刃Ⅰ、16:通孔、17:电机Ⅱ、18:曲柄、19:连杆、20:切割刃Ⅱ、21:电机Ⅲ、22:齿条、23:燕尾槽、24:齿轮、25:燕尾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甘蔗剥叶切割机,包括机架1、挡板Ⅰ2、压板4、挡板Ⅱ5、切割筒6、挡板Ⅲ7、托板8、传送带9、传动轴10、电机Ⅰ11、带轮12、限位板13、电机Ⅱ17、曲柄18、连杆19、电机Ⅲ21、齿条22、燕尾槽23、齿轮24、;挡板Ⅰ2安装在机架1侧部,挡板Ⅰ2上开设有槽3,挡板Ⅱ5安装在挡板Ⅰ2上并位于槽3两侧,压板4安装在槽3内,机架1上开设有通孔16,切割筒6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通孔16上,切割筒6内安设有切割刃Ⅰ15,挡板Ⅲ7安装在机架1上位于切割筒6外侧,限位板13安装在机架1内部上侧,电机Ⅱ17安装在机架1上,曲柄18一端安装在电机Ⅱ17的轴上,连杆19一端与曲柄18另一端连接,连杆19另一端上安设有切割刃Ⅱ20,托板8安装在机架1内部上侧位于连杆19下部,电机Ⅰ11安设在机架1下部,传动轴10一端与电机Ⅰ11连接,带轮12安装在传动轴10的另一端,传送带9安装在带轮12上,挡板Ⅰ2下部开设有孔14,孔14的位置与传送带9输出的位置对应,槽3内设有燕尾槽23,齿条22背部设有燕尾导轨25,齿条22背部通过燕尾导轨25与燕尾槽23配合安装在槽3内,电机Ⅲ21安装在挡板Ⅰ2内上部,齿轮24安装在电机Ⅲ21的输出轴上,并与齿条22啮合,压板4安装在齿条22一侧,并位于槽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2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