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0673.1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卢长寿;胡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0005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倒置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减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装置在摩托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它起到支承车身,传递牵引力,与车辆行驶的安全息息相关;同时它又是性能件,减震效果的好坏,对驾乘人员的舒适感受也会产生影响。现有倒置式前减震装置的结构,主要由活塞连杆组合、工作缸、底阀体、减震弹簧、叉管、支撑管、套筒及底筒等组成,活塞连杆组合与底阀体装配在工作缸内形成内置阻尼器,减震弹簧位于叉管内,两端位于底筒与定位管之间,工作缸内装有减震油。摩托车运行时活塞连杆组合在工作缸内上下移动,同时外筒也相对于叉管上下运动,通过内置阻尼器和减震弹簧的作用实现阻尼减震。其不足之处是:由于连杆采用机械铆接方法,因倒置式连杆较长,铆接后很容易弯曲变形,使其直线度超差,并且还需设计专用工装,此装配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当摩托车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连杆也随之不断的上下作往复运动,当连杆向上运动时,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由于阻尼器工作缸外周空间充满了油,而工作缸内密封体形成有真空,工作缸外腔的油靠阀片和底阀片上常通孔很难立即进入到内腔,造成减震器相当长时间无阻尼,舒适性差,复原阻尼力部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一端穿过导向座伸入工作缸体中,依次装配阀座、弹簧片、阀片和活塞体,并通过自锁螺母固定;所述导向座和活塞体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导向座与活塞体之间的工作缸侧壁设置有排油孔。采用自锁螺母固定,能使连杆活塞组合装配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连杆不易产生弯曲,增加排油孔既保证了阻尼器工作缸外部油腔的油能顺利快速的进入到高压油腔,又保证了复原阻尼力稳定在要求的波动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油孔的直径大小为0.4毫米到0.8毫米范围之间。排油孔太小,排尽空气的时间就更长,排油孔太大,造成密封体油量排出太多,内部压力低,复原阻尼力偏小。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的长度为L,所述排油孔到导向座下端面的距离小于L。如果排油孔位置超过L,缓冲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情况下,活塞会挡住排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座外圆上设有第一环槽。导向座外圆上的环槽通过与阻尼器工作缸滚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保证工作缸体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上设有通孔,阀座、弹簧片、阀片、活塞体依次装配在连杆上,并连接固定;所述阀片开设有第一阻尼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阀体上端依次安装有底阀片、底弹簧片和底阀座,所述底阀座开设有通孔,所述底阀片开设有第二阻尼孔。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外圆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环槽中安装有活塞环,所述活塞环采用聚甲醛制成。降低成本,功能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活塞连杆组合和阻尼器工作缸。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工作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阻尼器工作缸的缸体上增加了排油孔,这样既保证了在减震器工作时,阻尼器工作缸外部油腔的油能顺利快速的进入到内部高压油腔,又保证了复原阻尼力稳定在要求的波动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放大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工作缸;2、连杆;3、导向座;4、活塞体;5、缓冲弹簧;6、阀座;7、弹簧片;8、阀片;9、自锁螺母;10、排油孔;11、第一环槽;12、第一阻尼孔;13、底阀座;14、底弹簧片;15、底阀片;16、底阀体;17、第二阻尼孔;18、第二环槽;19、活塞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为了能够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的具体结构作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连杆2,所述连杆2一端穿过导向座3伸入工作缸1中,从上到下依次装配阀座6、弹簧片7、阀片8和活塞体4,并通过自锁螺母9固定;所述导向座3和活塞体4之间设有缓冲弹簧5,所述导向座3与活塞体4之间的工作缸1侧壁设置有排油孔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0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