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乙烯复合管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09372.7 | 申请日: | 2014-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7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 发明(设计)人: | 韦俊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金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7/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苏家达 |
| 地址: | 5353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复合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乙烯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乙烯复合管道。
背景技术
聚乙烯管道广泛应用于非压力管道系统,如供水、燃气、排污及通信电缆等领域。随着聚乙烯管道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对聚乙烯管道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抗压强度、抗老化性、耐腐蚀性等,为此对聚乙烯管道做了很多的研究,如公开号为专利号为200620100547.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刚度的聚乙烯管道,其包括聚乙烯内侧管、增强聚乙烯中间层和聚乙烯外层管。该方案提高了聚乙烯管材的刚性,环刚度为同规格的普通聚乙烯管道的两倍以上,但未解决聚乙烯管道易于氧化的问题,并且还存在聚乙烯管道运送时易于被刮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大、抗氧化、耐刮蹭的聚乙烯复合管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聚乙烯复合管道,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聚乙烯内层、增强聚乙烯中间层和外层,所述聚乙烯内层内设有硅芯层,所述增强聚乙烯中间层外设有钢丝网增强层,所述外层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聚碳酸酯层和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内均匀分布有多根沿管体轴向延伸的铜线。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防护层由改性聚乙烯材料制成,改性聚乙烯材料较一般的聚乙烯材料具有更高的韧性,其不仅拉伸断裂伸长率、抗冲击强度较大,还可以保护管体不被刮伤等。
由于改性聚乙烯材料容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为防止改性聚乙烯防护层被氧化、分解,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外附着有一层防紫外线层。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硅芯层的厚度为聚乙烯内层的厚度的1/10-1/12。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聚碳酸酯层的厚度为外层厚度的1/5-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硅芯层起到润滑的作用,提高管体的疏通能力,避免在用于供水、排污时堵塞通道;钢丝网增强层可以进一步提高管体的环刚度;聚碳酸酯层的强度高、耐疲劳,并且耐热老化性好,可达120-140℃,防护层可以避免管体被刮伤;防紫外线层可以延缓管道的老化,提高使用寿命;另外防护层内设置的铜线还在挖设管道时检测管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乙烯复合管道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为:1、硅芯层;2、聚乙烯内层;3、增强聚乙烯中间层;4、钢丝网增强层;5、聚碳酸酯层;6、防护层;7、防紫外线层;8、铜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乙烯复合管道,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聚乙烯内层2、增强聚乙烯中间层3和外层。所述聚乙烯内层2内设有硅芯层1,硅芯层1是永久的润滑剂、耐化学腐蚀,可以提高管道的流通能力,避免因管道日久使用发生的堵塞问题。所述增强聚乙烯中间层3外设有钢丝网增强层4,钢丝网增强层4成倍提高管道的环刚度,使管道具备高刚度,适用于更复杂的环境。所述外层包括由内至外设置的聚碳酸酯层5和防护层6,所述防护层6内均匀分布有多根沿管体轴向延伸的铜线8。
所述防护层6具有韧性高的特点,其可以由改性聚乙烯材料制成。为防止改性聚乙烯材料的氧化、降解等,所述防护层6外附着有一层防紫外线层7。
所述硅芯层1是被同步挤压进聚乙烯内层2内壁上的,且均匀地分布整个管道内壁,不会剥落、脱离,其厚度可以为与聚乙烯内层2的厚度的任意比例值,在兼顾其性能及管道的整体重量下,其的厚度为聚乙烯内层2的厚度的1/10-1/12,最佳为1/11。
所述聚碳酸酯层5耐老化性好,可保护增强聚乙烯中间层3和钢丝网增强层4,其厚度为外层厚度的1/5-1/8,最佳为1/6。
从图1的剖面图所示,管体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硅芯层1、聚乙烯内层2、增强聚乙烯中间层3、钢丝网增强层4、聚碳酸酯层5、防护层6和防紫外线层7,并且各层之间可以起到保护协同作用,提高管道的整体性能,如环刚度、抗老化性、抗氧化性等。
当然,上面结合附图只是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描述,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构造以及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金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金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93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